没有“国补”政策时,心里非常想要;有了“国补”政策后,嘴上天天抱怨!今年的家电市场上,众多厂商们又如何突破“国补”政策的瓶颈?
宁言 撰写
虽然今年初终于拿到了家电“国补”政策的资格,但是现在感觉真的没啥用。当地“国补券”,现在领取时却经常遭遇“每日限量”,甚至一些城市已经暂停“国补券”发放,很多时候碰到一个用户想买家电却领不到券,真的是急死人。
但是,线上电商平台买家电,“国补券”却是用户随买随领,一键搞定,很方便,根本不存在“限制领券”一说,完全放开。所以,我们这些小商家,虽然有了“国补”资格,就跟没有一样,根本没办法与线上电商巨头们,正面抢夺用户……
来自多个地方的乡镇经销商,在最近半个月跟家电圈谈起今年一线市场上,家电“国补”政策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时,直言为什么线上平台卖家电,用户“国补”领券很方便,但是线下门店“领券”却是困难重重,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消费加速向电商平台集中,市场出货呈现“虹吸效应”。
电商平台本身就是“财大气粗”,对于家电“国补”可以直接面向用户,甚至面向商家霆垫资,采取“平台先补”策略;但是,我们这些线下的渠道商家们,本身就是势单力薄,没办法长期垫付“国补”资金。在这种局面下,从去年到今年,中央财政的“国补”资金还没有到商家的“口袋”里,完全是商家在垫付资金。
今年以来,家电市场上大量的家电“窜货商”和“倒货商”,以及所谓的家电“供应链”批发商,都拥有了家电“国补”资格,直接向所有提货的渠商家承诺,可以享受“国补”。倒货商们都开始向渠道经销商们公开承诺“国补”,相当于提前垫付资金了,但是很多地区的渠道经销商去年垫付的“国补”资金,还没有收到。
连日来,多地乡镇经销商告诉家电圈,由于这一轮的家电“国补”政策,相关资金由商家先行垫付,由中央向地方各省拨付后,再到市一级财政,才能进入商家账户,涉及资金拨付周期,以及资料审查周期,很多商家未能及时收到之前垫付的“国补”资金,让人感觉心慌。
今年以来,对于家电市场上众多渠道商家来说,最难的当属那些拥有“国补”资格,却卖不动货的乡镇经销商们:
一是,手握“国补”资格,在一线市场上却面临用户领不到券,或者用户领券很麻烦,但是电商平台却是随买随领券,这种不对等竞争,最终造成自家门店的货卖不动、价格也没竞争优势;
二是,电商平台甚至很多的倒货商,都能够进行家电“国补”资金的提前垫付,但是多地乡镇市场上的经销商,却面临着垫付的补贴资金迟迟拿不到。最终让市场争夺完全演变成为一场“资本巨头”主导下的“大鱼吃小鱼”。
最终,今年以来,家电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乡镇经销商的持久抱怨和指责,持续公开表达:希望家电“国补”政策可以尽快结束,让市场经营和竞争回归正轨。对此,家电圈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乡镇经销商的“国补”瓶颈:没有时,想着要;有了,却抱怨没用。
那么,众多的经销商又如何破解这一局面?在家电圈看来,经销商还是要回归家电“国补”政策实施的初心和原点:一是,政策有拉力。为了刺激国内家电消费市场,特别是以旧换新消费,并引导消费向大品牌、高能效和高品质集中;二是,政策有门槛。这一轮家电“国补”政策就是要助力家电行业的优势企业和商家进一步“做强做精做优”,而不是让所有的家电厂商都能靠政策套利和获利。
在这种背景下,所有县城或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破解“国补”瓶颈的办法,只有一条道:打不过,就主动拥抱大品牌、大平台,与头部腰部的优秀家电品牌,或者头部的强势家电零售平台们,达成合作。有靠山、有背景、有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国补”政策的力量,实现“快速抢跑”和“不惧短期经营的压力”。
这也意味着,对于一线市场上众多渠道经销商而言,在市场经营、订单抢夺过程中“单打独斗”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那些没有品牌靠山,又没有平台背景的乡镇经销商,想凭借自身的微薄力量,通过家电“国补”政策就能直接抢单,缺乏产品和品牌优势,更缺少资金和资源实力,很容易在一轮轮的市场洗牌过程中被大风大浪们卷走。
此外还有一些乡镇的经销商们,最近几年通过第三方的拿货平台、倒货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商品资源和价格优势,赚到了一些小钱。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家电圈认为,这只能作为家电经销商的“开胃小菜”,配套性的利用,并不能成为支撑商家自身经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随着618年中大促的引爆,相信一线市场上的众多乡镇经销商,更能深刻感受到:一没资源、二没平台、三没大资金的背景下,想正面与电商平台,以及其线下加盟商,或者品牌家电经销商展开竞争,难度很大,很难抢到订单。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