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外资机构投资中国的重要方向。
5月19日至20日,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
大会现场,施罗德投资北亚区行政总裁、亚太区业务策略主管麦尚仪,安本投资亚太多资产投资主管吴丽如,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除日本)首席执行官赵俊杰及富达国际亚洲(除日本)股票投资总监加里·莫纳汉等外资机构代表就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展开热烈交流。
麦尚仪指出,新质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在非常具有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之下,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DeepSeek。
“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取得了重要的发展,特别像DeepSeek这样的企业,通过突破和创新,不仅仅重塑了中国创新的格局,而且快速缩短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至某些方面超越了西方国家AI的发展。在我看来,开放的大模型,可以帮助减少计算的成本,现在更多的中国公司都可以开发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了。”麦尚仪说道。
吴丽如认为,中国正在重塑全球宏观的格局,“我们看到,现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以及供应链,很多数据显示,现在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太阳能板,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接近60%的产能,我们看到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一定是引向实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这都来自中国,这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进一步让全球的消费者受益。”
赵俊杰指出,中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有多个领先的优势,首先,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好、最优技能的工程师,每年中国有4.6万名博士生毕业。中国在44个科技领域中的37个都保持领先的角色,包括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科技等。另外,中国有非常好的受教育的劳动人口,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单一市场,这样的话公司可以在这里把规模做得非常大,内需就可以做得很大。还有就是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非常先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因为新质生产力需要数据,高品质的数据能够更好的训练机器人和AI模型。中国拥有所有的这些成功的要素。
加里·莫纳汉认为,从历史上看,新兴的行业经常是由新公司带来的,很少由现有的公司驱动新兴产业,“所以,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大公司了,我们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但很有可能随着未来产业的发展,这些大公司就不在了,就像汽车业,以前柴油机像美国的福特公司,有了无铅汽油,欧洲公司像大众开始出名了,现在有了电动车,领先企业又变成了特斯拉和比亚迪这样的公司,所以新行业出现的时候就有新公司出现,所以你一定要找新机会,不要光看现有的大公司,还要找车库的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