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政府在紧跟美国之后,终于带领韩国进入了日益艰难的经济困境。韩国的经济复苏陷入停滞,导致尹锡悦政府在最近的国会选举中遭遇失利,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借此改善局面。
原本以为韩国外长的此次访华之行,可能是一次有助于两国关系回暖的“破冰”之旅,但韩方展现出的冷淡态度,让中国失去了进一步与韩国对话的兴趣。
那么,尹锡悦政府究竟面临哪些挑战?韩国外长缺乏诚意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过去的一年,虽然全球疫情逐渐缓解,但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韩国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情况尤为严峻。
韩国的造船业一直是支柱产业之一,曾一度与日本共同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然而随着日本造船业的衰退,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竞争者。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令韩国失去市场份额,且在全球船舶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曾经的垄断地位。
以卡塔尔为例,曾是韩国造船业的长期客户,但现在卡塔尔的所有船舶几乎都来自中国,韩国的市场地位急剧下滑。
除了造船业,半导体产业的衰退同样是韩国政府自找的麻烦。韩国的半导体产品曾长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很多韩国半导体品牌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然而,韩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偏向美国,跟随美国步伐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这导致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巨大冲击。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使得韩国失去了重要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国产半导体产业也在困境中强势崛起,不再受制于外部压力。
除此之外,韩国其他支柱产业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下降。无论是汽车、化工,还是其他领域,韩国的优势正在消退。
然而,所谓的“亲密盟友”美国,在韩国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在多个方面对韩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推出的通胀消减法案,削弱了韩国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韩国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对其电动汽车产业带来了重大打击。
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经济困境。韩元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国内经济的韧性大幅下降,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时常面临风险,甚至出现了多起企业暴雷的危机。
韩国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尹锡悦政府在应对这一困局时显得毫无头绪,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局的无能导致了民众的不满情绪积压。再加上韩国为争取举办世博会而付出了九年的努力,最终却惨遭失败,民众对政府的耐心几乎到了极限。根据最新民调,尹锡悦的支持率仅为24%,而即将举行的韩国国会大选更是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在最近的国会选举中,尹锡悦所属的执政党遭遇惨败,失去了大量席位,与之对立的最大在野党席位过半,形成鲜明对比。原本无论在国内外政策上都显得短视和缺乏远见的尹锡悦,如今成了一个“瘸子总统”,在未来的任期内恐怕难以有所作为。
在此背景下,尹锡悦政府被迫将目光重新转向东方。自从萨德事件发生以来,中韩关系已跌至低谷,部长级交流和访问已有六年半未曾举行。这次韩国外长赵兑烈访华,理应是一次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机会,符合两国民众的期待,也为双方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然而,韩方展现的傲慢态度和带有小心机的立场,令此次会谈注定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赵兑烈此次访华的议题集中在朝核问题、韩俄关系和台湾问题上。韩国提出这些话题,实际上反映了其不怀好意的意图。
首先,关于朝核问题,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地区大国,中国理应负有推动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的责任,但韩国却“要求”中国施压朝鲜停止核试验,这一要求显得既自大又傲慢。如果中国真的如此做,中朝关系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
至于韩俄关系,这与中国无关,俄罗斯的外交选择应当由俄罗斯自己决定,中国尊重其主权和独立,不干涉其内政。韩国在和中国的会谈中提到这一点,明显带有不良用心。
而台湾问题,纯粹属于中国内政,韩国无权插手。与此同时,韩国国内媒体还大肆宣传,错误地暗示是中国对韩国有所需求,完全颠倒了事实。
从这些表现来看,韩国显然缺乏真诚。六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在与韩国的关系中坚持冷静与耐心,然而韩国却始终未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仍然无动于衷,甚至毫不改悔。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说:“舌头和牙齿有时会打架。”即使是如此近邻的国家,中韩两国也应该秉持真诚的态度,互相理解,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但眼下,韩国政府似乎仍未能领悟这一道理,也许正如老话所言:“不撞南墙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