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在财报发布后,阿里第二天的股价开始下跌。“成也AI,败也AI”。
5月15日美股盘前,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2025财年Q4(日历年2025年Q1)营收2365亿元,同比增长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98亿元,同比增长22%。
这份成绩单总体来看,中规中矩,基本和市场预期不相上下。此前彭博社一致预期阿里营收增长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利润增长20%。但是之后的资本市场反馈很消极,美股盘后报收123.9美元,同比下滑7.57%。5月16日港股报收123.4港元,同比下滑4.27%。
主要还是券商对阿里云的业绩期待过高了,有激进的券商对阿里云业务增速预期甚至达到了20%。财报揭晓,本季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仅18%,同时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环比下降了1.9%,也明显低于市场的预期。
之前在AI概念的带动下,阿里的市值大范围修复,年初至今已经上涨了46%。当下或许要对阿里的市值进行理性的预估。
业绩一览:营收利润符合预期,中规中矩
阿里总收入2365亿元,同比增长7%,符合一致预期。
淘天集团扛起了大梁,稳住了业绩增速。淘天集团方面,中国零售商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8%;客户管理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12%;中国批发商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7%。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方面,国际零售商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24%;国际批发商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16%。国际电商方面有特朗普上任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人民币升值,海外收入兑换成人民币后数值下滑。
云智能集团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8%。
菜鸟集团收入216亿元,同比下降12%。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0%。
大文娱集团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2%。
所有其他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5%。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导致这部分收入不增反降。
营业成本1456亿元,占收入比例62%。产品开发费用149亿元,占收入比例6%。销售和市场费用362亿元,占收入比例15%。一般及行政费用103亿元,占收入比例4%。股权激励费用34亿元,同比下降52%。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8亿元,同比下降60%。
经营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93%。经调整EBITA为326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203%,主要受股权投资市值变动、经营利润增加及权益法投资减值减少影响。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2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8%。自由现金流37亿元,同比下降76%,主要受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影响。
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的员工总数为124320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194320人。员工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高鑫零售的出售及终止合并所致,部分被新的招聘所抵消。
电商继续反弹,优质品牌打头阵
淘天集团营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9%。经调整后的EBITA为417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代表广告佣金的客户管理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12%,进一步提升。
这代表着,淘天扶持优质品牌与商家已经有初步效果。
今年以来,淘天将战略重心转向扶持中小品牌及优质商家,通过六大激励政策(新品激励、站外流量扩充、会员私域运营、佣金返现、新商家扶持、营商环境优化)帮助商家全网扩张。例如,商家完成“冲刺目标”后可获得现金返佣,返点比例是保底目标的数倍,且佣金直接返还至商家账户,而非流量券。
在核心品类(服饰、美妆、运动户外)中,淘天与品牌深度合作,通过站外流量补贴(如1:1广告费匹配)帮助商家在其他平台扩大声量,最终将用户引回淘天成交。
品牌一直是淘宝的优势。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留住用户心智,治理生态,先把整个蛋糕做大,再解决后续的问题。
本季度淘天货币化率明显提升源于两大抓手,一个是全站推广,另一个是软件服务费。
全站推广变现了一些白牌商家。淘天推出的全站推广,打通免费与付费流量池,帮助商家实现“付免联动”的精准营销,显著提升ROI。相当于付出一部分广告费,就可以收获一定的流量,更有确定性。这一举动相当于降低了投放门槛。原来一些白牌商家在淘宝的广告预算低,有了全站推广,中小商家愿意在淘宝进行投放。
同时自2024年9月起,淘宝、闲鱼平台对商家收取成交额的0.6%作为基础服务费,这一政策在短期内直接贡献了货币化率的提升。去年Q1没收费用,基数比较低。今年的增长也更加明显。
AI对电商也有促进协同作用。阿里正在用AI重新构架搜索推荐和广告,对广告效率的提升有帮助。预计未来AI和电商的结合,会进一步提升效率。
传统企业贡献增量,云利润下滑
传统行业公司上云的需求,成为阿里云的增长动力。
过去使用云业务的主要是互联网公司。传统行业更多是在线下的IDC甚至自己的内部机房解决问题,它们对云有需求,但是没有动力上云。现在在AI的驱动下,传统行业公司也愿意在把自己的服务搬迁到云上。传统行业面临资源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需要降本增效。同时AI大模型降低了技术门槛。
养殖业、制造业、义乌小商品城等企业开始使用阿里云业务。并且会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在开源大模型下进行训练。
阿里云和其他友商的定位不同,所以吃到了红利。腾讯和字节跳动当下主要是用AI满足内部的需求。阿里云倾向于做一个技术赋能平台。
腾讯高层明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AI应用比掌控底层模型更重要”的战略,将资源集中于优化现有产品的AI功能(如微信搜索、QQ浏览器智能推荐),而非全面自研基础模型。字节跳动虽积极研发自有模型,但其核心业务(如短视频推荐算法)对AI算力的依赖度极高,短期内需集中资源优化内部场景,例如通过H20芯片支持豆包等应用的快速迭代。
阿里云的核心定位是技术赋能平台,其商业模式天然依赖对外输出计算资源。例如,阿里云通过ECS实例提供高性能AI推理能力,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部署大模型。
所以在公有云市场,阿里已经建立起领先优势。公有云市场的特点是多方共享、按需付费,门槛下降,更适合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
IDC今年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4下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为948.2亿元,同比增长13.8%。阿里云以26.1%的市占率排在第一,份额连续三个季度回升。AI推动公有云市场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云智能集团整体经调整后的EBITA环比下降,代表着阿里云为了维持这个季度的增长付出了更多的成本费用。这代表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或者转型服务传统客户阿里给予了优惠或者投入了更多的成本适应。
当下,AI板块不能只凭概念火就可以带来持续的股价提升,市场回归理性。未来阿里云需要在保持高增速的同时,优化利润的表现,才能持续驱动阿里的市值上升。
摩根大通对阿里云给予厚望,曾测算AI每提升云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阿里股价将上涨1%。知名投资机构桥水基金也于Q1大幅增持阿里.当然这只是券商的预测,股价最终的变动还要看阿里云的表现和行业的动向。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全文|阿里Q4业绩会实录:对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营收增速上升有信心
2.新华财经:投行力荐、桥水加仓,阿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有哪些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