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请点个关注!
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启动,台当局2个“友邦”前来捧场,中方一视同仁,给予该有的礼遇,彰显大国气度。
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日,聚焦中拉合作的“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拉开帷幕,然而在开幕式上却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海地的外交部长以及圣卢西亚的外交官,这两个国家原本是台湾地区所谓的“邦交国”,如今却派遣代表出席大陆组织的合作会议,给大陆捧场,一时让不少外媒感到惊讶。
不过来者是客,中方并没有因为他们“身份特殊”而给予不同待遇,而是一视同仁,还在会议当天的现场悬挂了他们的国旗,足见中方的大国气度。
这种“一视同仁”的待客之道,背后是中国外交的底层逻辑,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地缘政治对抗,而是以共同发展为导向。
回想去年,瑙鲁宣布和台当局“断交”,坚持“一中原则”与中国,就已经能看出,那些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也逐渐看清的形势,尊重了历史顺应的事实。
如今海地、圣卢西亚派团参会,本质上是对务实外交的呼应,当台当局还在用“金元外交”维系所谓“邦交”时,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用脚投票,走向更具活力的合作场域。
那为什么外媒会对海地以及圣卢西亚的参会感到大惊小怪,甚至抛出“中国挖角论”呢?说到底就是霸权焦虑下的认知失调。从去年瑙鲁“重返一个中国大家庭”后,台当局所谓“邦交国”越来越少。如今海地、圣卢西亚的参会,不免让人怀疑,下一个“弃台联中”的,会不会就是他们。
面对外媒的指指点点,中方也回应表示,“中拉论坛是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我们欢迎所有拉共体成员参与。”海地和圣卢西亚同样是拉共体的成员国,他们参加在此框架下的合作会议,无可厚非。当某些势力还在纠结于“邦交国”数量时,务实合作的列车早已驶向远方。
加上最近中美日内瓦会谈刚结束,拉美国家便用“参会潮”作出选择,这让习惯了“后院政治”的美国颇为尴尬。曾几何时,美国把拉美视为“自家后花园”,但如今拉美民众却更认为中国才是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当华盛顿还在沉迷“零和博弈”时,拉美国家早已厌倦了“选边站”的游戏,转而拥抱与中国的合作。
海地与圣卢西亚的参会,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意识觉醒的缩影。如今,“一中原则”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认知。从会场延伸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这种变化清晰可辨,东盟拒绝在中美间选边、金砖国家扩容至15国等等都能看出,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单极霸权时代正在落幕,多极共生才是世界常态。
历史终将证明,台当局维系的所谓“邦交”,不过是全球化浪潮中的几叶扁舟,而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的合作巨轮,正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