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抗战中,毛主席曾两次亲自点将罗荣桓执掌八路军115师这支王牌部队。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这两次关键任命,不仅彰显了主席的知人之明,也揭示了罗荣桓卓越的军政全才本色。
毛主席第一次钦点罗荣桓执掌115师,是1938年3月。
3月1日,115师行军来到山西隰县千客庄时,林师长走在最前面,结果晋军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开枪射击,误伤林师长。林师长伤势严重。由于部队正在行进中,马上需要确定师长代理人。为此,毛主席于当晚复电115师,决定由罗荣桓接替师长之职。
毛主席出人意料地跳过115师众军事主官,直接指定时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代理115师师长。这一任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因为,罗荣桓在人们印象中更以政工见长。果然,在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得知林师长负伤后,选择并下令第343旅旅长陈光担任115师代师长。由于他们的电报比毛主席的电报早到达115师。于是,毛主席让了步,撤销自己的命令,同意陈光代115师师长。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钦点罗荣桓执掌115师,但是没成。
毛主席第二次钦点罗荣桓执掌115师,是1943年3月。
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军疯狂"扫荡",十分危急。身为代师长的陈光长于冲锋陷阵,而面对日趋复杂的对敌斗争,在统筹全局方面则渐显吃力,难以适应。于是,毛主席再次钦点罗荣桓出任115师代师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将陈光以参加党的七大的名义调回延安。
罗荣桓执掌115师后,其军事才能得到了全面释放。他创造性地提出"翻边战术",在短短一年内指挥八路军粉碎日伪军数十次"扫荡",成功将山东根据地扩大到2400万人口。
1945年抗战胜利时,罗荣桓已将115师发展成一支拥有27万大军的大部队,人数为八路军部队最多。这,为后续解放战争积蓄了强大力量。毛主席对此高度评价说: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就都活了。"
毛主席为什么两次钦点长期担任政工工作的罗荣桓执掌八路军王牌115师呢?
这完全是出于毛主席对罗荣桓的深刻了解。
从井冈山时起,罗荣桓就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为人冷静,办事果断,多次参与反"围剿"作战,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练就了一身独特的军事指挥才干。毛主席曾对人感叹:“罗荣桓这个人才,我们发现得太晚了。”罗荣桓虽是政工出身,绝非只会讲大道理的“笔杆子”。他深谙军事之道,更有战略眼光,军政双全。毛主席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尤其看重将领的综合能力。而抗日战争,不止是硬碰硬的厮杀,更是政治、军事、民心的全面较量。罗荣桓恰恰是这种“既能打仗,又能治军”的全才。所以,主席两次选择罗荣桓担任115师一把手。
后来的事实证明,罗帅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更带好了115师,且在山东开辟了稳固的抗日根据地。他完全是我军独当一面的战略型将领。
毛主席两次钦点罗帅执掌115师,正是主席识人之明的体现。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毛主席两次钦点罗帅执掌115师的全过程,也讲述了罗帅与毛主席之间鲜为人知的个人关系,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