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长城汽车哈弗、欧拉品牌总经理赵永坡的微博上,有网友在关于哈弗猛龙燃油版的内容下留言说:“抓紧发布吧赵总,再不上我们就买旅行者了。”
新能源车来势汹汹的时代,还有人买燃油车?
事实上,2024年SUV市场中,燃油车销量达到637万辆,占比55%,其中10-20万元区间细分市场,燃油车占比54%;今年1-4月的SUV市场,燃油车销量171万辆,占比55%,10-20万元区间占比53%。
就像赵永坡所讲:“有人会问,猛龙混动卖得那么好,怎么还在出燃油版?是因为用户需要!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用户很喜欢猛龙,但不是特别钟意PHEV车型的,哪怕只有一部分用户需要,我们也要重视。”
更何况,一些SUV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环境对车辆有特定需求,这使得燃油SUV在当下市场中仍然有其存在价值。
哈弗猛龙燃油版,就是“逆流而上”的选择。
而面对市场的需求,全新推出的猛龙燃油版要如何满足?
找到市场的微妙空白
哈弗猛龙所处的紧凑级SUV细分市场,集中于10-20万元的细分价格区间,我们统计了排名靠前的、月销超过1000台的主流“方盒子”SUV产品,也对应着目前市场需求的几个方向:有些用户追求颜值,用车场景在市内,对越野需求几乎为零;有些用户大部分场景在市内,但偶尔需要长途自驾,路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轻越野需求;还有些用户对越野有重度需求,会专门越野“玩车”……
这也对应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方盒子”产品,包括哈弗大狗、猛龙PHEV、捷途旅行者、捷途自由者、坦克300,以及iCAR V23、方程豹钛3等,它们对于越野的“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各有侧重,同时也对应了不同的动力形式。
坦克300的Hi4车型刚刚上市,销量尚未稳定,但作为“方盒子”赛道的代表车型,捷途旅行者的销量始终稳定高于其新能源版本的捷途山海T2,一方面两者在指导价上有着4万元的门槛差距,这对于10-20万元区间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鸿沟”,另一方面对于越野有一定需求的用户,燃油版四驱车型的性价比更高,同时可靠性也会更好。
而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就像那位用户在赵永坡微博下所讲,在坦克300和哈弗大狗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个细分市场的空白。坦克300拥有非承载式车身、分时四驱,代表了硬派越野的标杆,当然价格也相对较高,到了20-30万元区间;而哈弗大狗拥有“方盒子”造型,但整体风格更偏向城市化,主销车型为两驱,主打在低价格区间提供越野的“情绪价值”,但定位偏向城市用车。
因此,在10-20万元价格区间,长城汽车需要一款兼顾城市使用,但越野性能更加强悍的产品。事实上,猛龙燃油版全系都标配搭载2.0T发动机和四驱系统,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其实当初猛龙PHEV上市时,“最硬的轻越野”就很好地概括了它的定位,如今燃油版车型的推出,可以更好地覆盖这一细分市场,同时相比于PHEV车型,更低的预期价格也可以帮助猛龙获得更大的用户基盘。
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
哈弗给出的用户群体有三类:
首先,是热爱,对内燃机、方盒子有着极致的热爱;
其次,是地域局限,寒冷地区和充电不便地区仍然存在;
最后,是生活向往,享受一种说走就走,随心而欲的自由。
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SUV市场因为使用场景的需求,其新能源渗透率是普遍低于整体市场大盘的。今年一季度,全国有20个省份的SUV新能源渗透率低于整体,其中差距最大的云南甚至低了近9个百分点,渗透率只有22.4%。
这说明,即便在一些传统认知中对新能源接受度不高的中西部地区,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但考虑SUV在这些地区的使用需求,用户仍然更倾向于燃油车。
今年一季度,SUV新能源渗透率“倒数”前十的省份和大家普遍认知画像是接近的,包括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东三省”中最靠南的辽宁渗透率也只有37.2%,而最低的西藏自治区这一数字仅为11.6%。
而这些省份又恰好是SUV的消费大省,以市场份额计算,新能源SUV渗透率后十名的省份中,有6个是SUV份额排名前十的省份;若以市场规模计算,像湖南、河北、四川这些SUV销量大省,其新能源SUV的渗透率也都没有超过40%。
这种巨大的地域差异的存在,使得即便新能源看上去高歌猛进,但燃油SUV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依然巨大。
更何况,做燃油SUV是一件赚钱的事情。
尤其对于在“内卷”竞争环境下依然连续取得优秀盈利表现的长城汽车来说,让它做“亏本的买卖”是不可能的。
猛龙燃油版的推出,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并非难事,其在内燃机和越野技术方面有着充足的资源储备,猛龙本身的销量规模和市场口碑也相当不错,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出燃油版车型,其研发效率和产品收益都是可观的。
2025,我们对燃油SUV有何期待?
市场需求存在,长城汽车也有这样的技术实力,但在2025年推出一款燃油车,其实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的事情。
毕竟,当新能源车已经喊过“智驾平权”,已经通过无论是超充还是增程解决了续航焦虑,还享受着政策倾斜,燃油车真的只能卖给特定用户或者“贩卖情怀”吗?
或许当下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油电同智”,对于大多数燃油车来说,通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与新能源车抗衡,的确是不多选择中最有效的。但在偏向越野需求的“方盒子”SUV竞争中,智能化并不意味着“通吃”。
当然,这并不是说智能化不重要,毕竟猛龙燃油版也同样搭载了L2辅助驾驶系统、流畅的中控大屏、CoffeeOS 3.0智能座舱这些智能化配置,同时也依托“智能化”为越野能力赋能,比如全新第六代智能四驱系统,拥有了毫秒级(200ms)的瞬态交互响应和扭矩分配控制,提供9种驾驶模式以及一键自动控制的轻越野功能,遍布全车的摄像头也提供360°全景影像和180°透明底盘,这些都让“越野”二字的门槛变得更低,也让更多普通人可以有机会体验到越野的乐趣,这是智能化的意义。
但门槛低了,上限不能低,而在严苛的越野环境下,至少在目前看来,以机械素质实现上限的保证,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
哈弗猛龙燃油版搭载电控液压多片湿式离合器主动控制四驱系统。后桥搭载了电控机械牙嵌式差速锁,这种纯机械结构多用于硬派越野车,可以实现后桥两侧车轮的刚性锁止,从而显著提升车辆的脱困能力,同时简单、可靠的机械结构也降低了成本和故障率。
,时长
01:05
我们在试驾猛龙燃油版时,赶上了北京的大雨,这使得越野场地一度关闭,而在重新开放后,原本的土路也变得非常泥泞和松软。但我们也只是开启了车辆系统自带的泥地模式,使用原厂自带的全地形轮胎,当然需要配合一点驾驶经验,便可以轻松地通过越野路段。
在通过泥泞路段时,你能感受到车轮失去抓地力所带来的车辆不稳定,但是强大的四驱系统很快会让你恢复信心,帮助车辆稳稳前行。
长城汽车在越野领域所积累的经验,都在这一刻化成了给予用户的信心。而这些经验可以用一个细节来证明,就是猛龙所搭载的全地形轮胎是长城汽车和佳通联合开发的,相比于公路胎,在越野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
当然,看到这里有些人还是会问,新能源车有混动、增程,可以保证长途出行,同时像露营放电这样的实用功能,是燃油车所不具备的。
但猛龙燃油版也在后备箱内设计了220V电源插座,最高支持400W的额定功率放电,可以为各种车载设备供电,甚至在行驶过程中也可以使用。
此外,猛龙燃油版也可以选装拖车资质,准拖挂车总质量最高1600kg,这在承载式车身的SUV中属于头部水平,此外哈弗还公布了其垂直载荷为160kg,而这个数据在很多友商产品中是无法查询的。总之,哈弗猛龙的拖挂能力,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小型房车、摩托车等设备的拖拽需求。
猛龙燃油版搭载了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175kW,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8.65L,其配合9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在动力表现、响应速度和NVH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试驾当天北京下着不小的雨,车内能够明显地听到雨水滴落在天窗上的声音,在雨水的掩盖下,其实我们已经很难听到发动机的噪音,同时振动也非常轻微。而动态体验中,9DCT变速箱带来的动力响应和平顺性体验都非常好,并不会感受到明显的迟滞。
固然,新能源车在电驱状态下的驾驶体验有着先天优势,但内燃机和变速度的技术发展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更何况是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厚经验积累的长城汽车,这使得单纯从体感来说,猛龙燃油版的体验并不输电动车太多,甚至在越野领域,这种内燃机带来的动力感受和体验,反而是要优于电动机的。
对于在2025年仍然选择燃油车的用户来说,猛龙燃油版在保留了他们所期待的所有之余,也让日常的用车体验变得更接近于电动车的便利、经济。
汽车大公司
在推出猛龙燃油版之前,长城汽车还在上海车展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V8发动机,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技术的同时,长城汽车也从来没有舍弃过内燃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几天前在智慧工厂半程马拉松赛后谈到了他对于动力布局的思考,一方面,全动力布局是长城汽车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另一方面,从技术实现价值的角度来看,电动车本身也应该小型化,而不是大型化。
在2025年推出燃油车,这个看上去有些“逆流而动”的决策,其实放到长城汽车的逻辑与思考体系下,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