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海军接连传出新一代主力舰艇建造进度拖延的消息,显示美国造船业衰落带来的影响有增无减。在此背景下,美国破天荒地与韩国造船企业签署备忘录,考虑允许韩国造船厂为美国海军建造“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等主力舰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美国近年多次表示希望借助盟友之力,减少本国造船业积累的造舰和维修订单,也想更紧地将这些国家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
彭博社报道,根据一份新的国会证词,美国海军最新“福特”级航空母舰“约翰·f·肯尼迪”号原定于今年7月交付,但由于弹药升降机以及舰载机发射和回收系统某些关键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可能无法如期交付。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美国造船工业的深层困境,更与特朗普政府近日提出的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形成耐人寻味的关联。
美国军舰(资料图)
讽刺的是,几天前,特朗普政府刚抛出1万亿美元军费计划,但等不到那天了。究其根本,技术路线选择失误是致命伤。一方面,美国海军是技术冒进,眼高手低。另一方面,美军军种内斗,资源分散。相比美军眼高手低,顾头不顾腚,中俄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路线就科学不少。超燃冲压发动机暂时搞不定,我就先搞助推滑翔器,照样可以达到比较高技术性能。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报道, 本月,美国“战区”频道报道称,美国海军空战部的海军少将迈克尔·唐纳利最近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海空域研讨会上表达了对协作战斗机(CCA)的谨慎态度。海军落后于其他军种,重点关注从MQ-25项目获得相关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经验。尽管协作战斗机潜力巨大,但与航母相关的特定集成挑战仍然阻碍部署。
特朗普(资料图)
军用造船业积弱不振是美国政府和军队的一块心病。4月中旬,特朗普政府拿出了一份旨在振兴造船业、加快舰艇更新换代的指导性文件,透露出一个有些颠覆常识的信息:几十年来从未进口过作战舰艇的美国海军,可能要从其他国家买船了。据美国“海事洞察”网站、英国路透社等报道,特朗普这次签署的是一份名为“恢复美国海上主导地位”的行政令,其首要诉求是恢复美国本土的造船能力。这份文件指出,美国目前的船舶建造能力仅相当于全球造船业的1%。
2025年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在新加坡樟宜展览中心开幕。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许昌舰与猎扫雷舰赤水舰参展并安排许昌舰面向公众开放。相关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选择这两型舰艇参展,是在考虑了新加坡附近地理环境、海洋海况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该地区面临的海洋安全威胁等综合因素后作出的决定。“人民海军”称,本次防务展吸引了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家公司参加。
美国军舰(资料图)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去世,终年88岁。他是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曾提出“软实力”等重要概念。2018年,他接受东方卫视记者张经义采访时指出,中美两国不应互为威胁,要善用软实力,避免误读,中美只有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悲观的原因更多地不是与中国的崛起有关,而是被特朗普利用的崛起的民粹主义。”约瑟夫·奈在近日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他试图通过这本回忆录传达一种信心,他想让人们意识到,在过于担心或过于焦虑时,他们可能会因恐惧而做出过度反应。“我要说的是,不要因为害怕而反应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