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被尊称为“武圣”的人物,实在是声名赫赫,战无不胜,深受刘备的器重。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英雄在去世后,诸葛亮竟然毫无悲伤之情,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刘备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默默隐忍。与张飞的交际方式截然相反,关羽倾向于结交武士,轻视文人,而张飞则向文人靠拢,对待士兵却显得十分严苛。
关羽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因为犯事不得不离开故乡,流亡至幽州涿郡。正当黄巾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刘备在涿县筹组起一支义勇军,关羽与张飞也自愿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参与了抗击黄巾军的战斗,展现出他们的勇猛与果敢。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情同手足,甚至在睡觉时也要躺在一起以示亲密。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便任命关羽与张飞为别部司马,负责各自的部队。随刘备出席活动时,关羽与张飞总是在其左右,恪尽职守,全力保护刘备的安全。
然而,关羽并非始终陪伴在刘备身边。曹操派遣刘岱与王忠联合攻打刘备,但最终被刘备击败。曹操愤怒之下亲率大军出征,逼迫刘备败逃投靠袁绍,而关羽则在战斗中不幸被捕,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于曹操。
在曹操的手下,关羽依然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为曹军斩杀了敌将颜良,赢得了赞誉。然而,关羽心中对刘备的忠诚始终未变,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归于刘备身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关羽的军事天赋与他对刘备深厚情谊的可贵,然而,关羽自身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这正是导致他最终战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羽的个性虽刚毅忠诚,却也因高傲而显得刚愎自用,他不甘心被他人压制。
起初,孙权曾派使者向关羽的女儿求婚,但关羽毫不留情地辱骂来使,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致使孙权倍感愤怒。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曾多次提醒关羽要妥善处理与孙权的关系,关羽却未将此事挂心,这无疑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隐患。
孙权深知关羽一向善待士兵,却对士大夫极为傲慢,暗中派人诱降麋芳和士仁。紧接着,孙权委任吕蒙为主帅,实施突然袭击荆州,并亲自出征支援。荆州重镇江陵的守将麋芳和公安的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旧怨,最终选择不战而降。失去后援的关羽只得率领十多骑匆忙逃离,然而在临沮遭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俘并最终与长子关平一同遭害。
可以说,关羽的失败与身边人的背叛紧密相连。他虽不曾重视诸葛亮的劝诫,却终究因盲目自傲而葬送了自身。就算关羽战死,诸葛亮对其毫无悲伤之情,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而刘备与关羽同为生死之交,自然知晓关羽的诸多缺陷,却无力改变。出于深厚的友情,关羽的死令刘备愁苦无比,痛心不已。
关羽的传奇故事告诫我们:一个人绝不能因为自身的卓越而沾沾自喜,对他人置若罔闻。特别作为领导者,更应平等待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切忌因一时的骄傲而疏忽身边的人。否则,定然容易遭致暗算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