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家里有不少孩子的人,想必会发现一个问题——近几年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作品被删除或者被替换。这让那些想借上一届同学的课本,打算让自己准备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生,提前学习一下功课的家长们苦不堪言——本来可以在学业上抢跑的,现在却只能"原地踏步"。
就像是之前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陈涉世家》、鲁迅先生的《风筝》,就在当时读后,令人唏嘘不已的《孔雀东南飞》都被移出课本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些作品之所以会被移出课本,都是有理由的。而《孔雀东南飞》的两个经典内容核心,竟成为了"罪过"。
所有作品的删减更改,都不是无缘无故
在去年2月份左右,有不少网友发现,当时的初中语文课本删掉了一篇经典的文言文《陈涉世家》,被替换成了《周亚夫军细柳》。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许多人不知道这次的修改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很快教育出版社就给出了声明。
原来其实在七年级的历史课本上,就已经详细讲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并且引用了《陈涉世家》的经典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此为了避免与其他科目教学内容,出现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教育出版社就将其更换为了,更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周亚夫军细柳》。
至于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会被移出课本,是因为教育出版社认为,文章有些段落内容涉及到的思想背景,才上初中的学生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出于方便老师教学的目的才换下的。但是在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孔雀东南飞》,既不是讲的历史重大事件,也不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被移除呢?
众所周知,《孔雀东南飞》写的是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是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却是因为母亲的刻薄,哥哥的贪慕虚荣,使得二人落得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只是这样看是不是觉得并没有什么?根本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被移出课本?那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部作品。
本是有情人,奈何世事凉薄,成了幽魂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十六诵诗书。"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所言,少女时期的她就已经表现出自己兰质蕙心,心灵手巧的一面,可见若她嫁为人妇会是如何的贤惠。而事实证明十七岁就嫁于焦仲卿的她,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哪怕焦仲卿因为身为府吏事务繁忙,两人每日见面的次数屈手可指,更是有好几次刘兰芝都是守空房,但是她依旧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甘心为这个家日夜操劳。可即便如此,焦仲卿的母亲依旧不喜刘兰芝,哪怕刘兰芝三天织了五匹布,她依旧是百般挑剔。
终于刘兰芝忍受不了刻薄的婆婆,将对方的刁难告知了自己的丈夫,也就是焦仲卿。焦仲卿自然是怜惜自己妻子的,立即在母亲面前维护了刘兰芝,说自己已经没有做高官的貌相,却娶了如此贤惠的女子,两人结婚才不到两三年,生活刚刚开始,我的妻子也没有行为不当之处,为何母亲如此不满?
于是焦母告知了焦仲卿她不喜刘兰芝的原因:刘兰芝出身比较贫寒,家里没有什么好的教养条件,因此她不太注重礼节,这让有着良好家教的焦母非常厌恶,觉得刘兰芝丢了焦家的颜面。焦母更希望是性格温顺,知书达理的女子成为她的儿媳。
于是在焦母的强烈要求下,焦仲卿被迫休了刘兰芝,并且焦母还为他寻了一位温柔贴心,名叫罗敷的女子,希望焦仲卿能够早日娶了她。刘兰芝则是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回了家,而那时被休的女子在家里是没有话语权的,她贪慕虚荣的哥哥便起了将她嫁于太守之子的心思。
刘兰芝对焦仲卿情深义重,自然不可能答应,她的哥哥便日夜婆口苦心的劝说她,她烦不胜烦,就表面答应了兄长。可谁知焦仲卿知道了此事后,竟然祝福了她,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这可是伤透了刘兰芝的心。
于是,刘兰芝在大婚的当天,穿着鲜红的嫁衣,在黄昏时分,如同扑向火光的飞蛾,纵身跳进了清水池中。而在房间内正暗自神伤的焦仲卿,听闻这则消息后,就好似孤魂游鬼般在庭院的树下徘徊许久,最终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上吊自杀了。
两人的死是焦刘两家人没有想到的,最终他们感慨于两人对彼此浓厚的情谊,于是将两人合葬在了华山边,并在他们的坟墓旁种下了松柏和梧桐树。不久之后,有一对鸳鸯就在树上按了窝,每天都发出悦耳的叫声,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两个核心内容竟然成为了"罪过"
时隔多年,再回顾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时,依旧会感慨万千。其实从文中不难看出来,刘兰芝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子的身份是非常低微的。不但焦母对她十分刻薄,还强烈要求焦仲卿休了她,就连她的哥哥也可以插手她的婚事。
刘兰芝更是没有反抗的余地,或许她曾经有过反抗的想法,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普通女子都已经习惯了命运被摆布的结果,她们无法反抗,也没有对抗命运的勇气。因此心如死灰的刘兰芝才会做出如此刚烈的抉择——我情愿去死,也不要嫁给我不爱之人。
这无疑是刻画出了一位不堪忍受被封建思想压迫,愿用一死来表达自己反抗之意的刚烈女子形象。可这其实并不符合当今女生们的写照,现在是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那些陈旧的封建思想早已不在。因此《孔雀东南飞》向表达的这种思想,已经不再合适现在的学生学习。
至于还有一个核心内容,便是焦仲卿对待他母亲的态度。刘兰芝性格如此刚烈的女子,想必对待感情也会很洒脱,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那她为什么会对焦仲卿始终恋恋不舍?那便是因为焦仲卿曾经在焦母面前竭力维护过刘兰芝。
在得知焦母让自己休掉刘兰芝,另娶她人时,焦仲卿更是道"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大概意思就是说:"孩儿郑重的告诉母亲,倘若现在休掉这名女子,那么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娶妻了!"这句话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意味着"不孝"!
古人云:"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而焦仲卿说出了不再娶妻这样的话来,无疑是触犯了第二条,这句话更是坚定了焦母想要休掉刘兰芝的决心。到了后面,焦仲卿看到母亲强硬的态度,又想起了自己应该"孝顺"。
这才跟刘兰芝说,你先回娘家,我这几日都去府衙里当差,等到母亲消气了我再去劝一劝。虽然焦仲卿鼓起勇气,向封建顽固的社会发起了挑战,想要打破它,但却用错了方式,险些让自己成为了不孝之人。而他之后,突然服软的行为,如此反复无常,更是不适合学生们学习。
因为稍有不慎,学生们就很有可能会将其理解为,只要是为了自己心爱之人,顶撞自己的父母也是对;亦或者要成为一个事事都要听从自己父母意见的"孝顺"儿女。但这些理解,其实都有失偏颇,所以《孔雀东南飞》才会被移出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