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涉企刑事案件立案监督,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的监督,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文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 |王延春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并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进行部署。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会上指出,最高检部署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是以法律监督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也是全国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年度重点任务。“聚焦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涉企刑事案件立案监督,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的监督,坚决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检察环节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坚决防治办案与利益挂钩。”
去年以来,“远洋捕捞”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这一渔业领域的行业名词,当前被用作了违规异地、趋利性执法的代名词,主要指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谈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心时也特别提到,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坚决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31件重点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李雪慧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去年初,最高检部署开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时发现,有的执法机关违规异地抓人,包括超权限、超时限、超范围、超数额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资产,严重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到今年2月,已办结21件,解除被冻资金6.1亿元。
最高法工作报告同时指出,加强对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案件的审查,严防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去年依法再审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72人,改判13人无罪。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远洋捕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民营企业的伤害尤为严重。
2024年,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广东省情内参”称,广东壹健康集团本属广东的“专精特新”企业,其在2022年就实现了24.23亿元收入,2023年6月底提交申请赴港上市。同年10月,河南省焦作、商丘两市公安局以该集团企业涉嫌诈骗为由,出动1600多名警力到广州,对壹健康集团旗下公司进行“远洋捕捞”,先后冻结该集团子公司相关账户64个。
此举导致该集团被迫撤回赴港上市的申请,并因资金问题,导致工厂停工、生产停摆、经营难以为继、员工工资难以发放,集团业务陷于瘫痪,至今未能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严重破坏营商环境,侵害企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企业的财产权,还可能对企业家的人身自由造成威胁,从而打击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违规异地执法会破坏行政管理的秩序,降低执法的公信力。这种行为违背了执法的初衷,损害企业的利益,打击企业的运营信心,进而影响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法治的权威性。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社科界别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原委员卢希谈到“远洋捕捞”时指出,一旦权力运行背离了法治轨道,所造成的后果不只是对民营经济的严重伤害,更是对整个营商环境的破坏,对投资安全感的摧毁,对法治信仰的冲击,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度的重视。
近来,多地在遏制“远洋捕捞”现象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据了解,浙江杭州结合相关规定,要求外地公安机关到杭州办理案件必须事先报备,并经过严格审批以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与必要性。2024年8月,杭州市上城区九堡派出所贴出《外地公安不得非法入企办案》的通告,明确规定如发现杭州市以外的公安机关,在没有九堡派出所或上城区公安分局民警陪同下存在非法入企办案行为,应立即报警并拍照取证,对异地执法行为形成有效监督。
2024年,浙江乐清法治助企服务中心发出的《致全市企业、市场经营主体的一封信》中,直接向企业递出了“法律武器”:如发现有外地公安机关在没有乐清公安民警陪同的情况下入企执法,可要求执法单位出示合法的证件、文书材料并及时联系辖区派出所或者拨打110,由乐清公安民警到场予以对接处置。
2025年1月14日,时任浙江省代省长刘捷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浙江将认真抓好11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也纷纷为打击“远洋捕捞”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浩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朱征夫表示,根治异地逐利执法或“远洋捕捞”,最关键的是必须在法律上斩断逐利执法的利益链条。
皮剑龙表示,应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严格限制关于指定异地管辖的授权性规定、进一步明晰行政执法地域管辖的相关规则、明确执法权限和程序、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有学者建议,解决趋利性执法问题,对罚没收入进行制度性改革,统一上缴中央财政即可。然而卢希认为,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抓营商环境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考虑权力配置、使用和监督的规律,确保公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法律约束,消除体制机制弊端,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才是真正对市场主体的保护。
责编 |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