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华夏文明五千年,在这辉煌且绵长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朝代——秦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将近五百年的群雄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与此同时,秦朝也是中国自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历史具有非常深远影响的朝代竟然在存世十五载后一步一步走向了灭亡的深渊!
有人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君王昏庸无能,荒淫无道;有人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早已因为缺乏自我纠正机构与制度而错漏百出;有人说,秦朝灭亡是因为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渐渐背离了法家思想。但是我认为能够使得一个国家,一个王朝走向灭亡定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吧!
帝王昏庸
中国古代政治的主要特征就是实行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中"法、势、术"学说,是封建专制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朝完成了统一全国的霸业之后,秦始皇便建立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使皇权得以制度化、法律化,与三公九卿制度与郡县制一起构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秦始皇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但是就算是这样很是富有其心血的一套政治制度都没能推迟秦朝灭亡的进程,可想而知秦朝内部有着多少值得深思之处啊!
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大权独揽且刚愎自用,自私冷漠。所有逆耳的忠言都被秦始皇当做是诽谤之词全然不理会,道秦朝后期秦始皇处理军国大事竟然开始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决断,丝毫不顾虑这样任意妄为的后果,真真是昏庸至极!我认为秦始皇变得如此这般并不是单单因其骄傲自满,而是专制集权统治的必然后果,专制制度使君王的无上权力无休止的膨胀,以至于导致统治者坚决不允许任何的自我纠错机制的存在,这也是秦始皇肆意妄为、昏庸无能的原因吧。
严刑峻法
法家思想是秦朝的思想基础,所以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便是"严刑峻法",将重刑主义贯彻到底。自从商鞅之后,一直都奉行的是法家的住过理念与原则,在用刑的严重程度上也一直都坚持商鞅所说的:"以刑去刑"的理论,商鞅这一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刑法与爱民众。但是秦始皇却将商鞅这一"以刑去刑"的理论全然曲解,一味地专任重刑,将"以刑杀为威"作为自己树立君主个人淫威的工具,而这也使得秦始皇逐渐北里法家思想所主张的重刑轻罪,厉行法治的初衷,走上了一条运用法律举措暴众的不归之路。到秦二世统治时期,刑罚之重使得民无全生,这不但没有达到法家思想所主张的"以刑去刑",反而使得天下反叛,秦王朝短命而亡。
官员作为
众所周知,自从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秦国就一直处于烽火狼烟,战乱不断之中。除此之外,商鞅变法中的"二十等爵制"使得军功成为秦人赢得名望、地位、功名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便导致秦人十分崇尚武力,而忽视诗书仁义。虽然这样的体制为秦国培养了一批尽职尽责,尽忠职守的优秀军功贵族,为秦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十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竟然有着十分致命的缺陷,官员们从不去思考统治者或上级所传达的命令是否合理可行,总是只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便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统治者的错误决策的实施,这不仅仅要归咎于秦国的军功爵制,更要归咎于秦国多年的传统!
当统治者发号施令之时,没有一位官员敢于拼死劝谏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官员们在面对皇帝之时所表现出来的唯唯诺诺直接使得国家的各个阶层之间十分缺少沟通,不仅仅是下层的信息无法及时准确的反馈给上层,而且上层也无法及时了解下层,上下层之间的交流被死死阻隔。如此一来,秦的统治基础便埋下了两个十分致命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懂得爱惜民力、要及时了解民生疾苦,要以天下百姓自然能居有所食有粮为己任;当统治者横征暴敛、挥霍无度,昏庸至极之时,也怪不得百姓们选择铤而走险、揭竿而起。作为一位官员,若是犯下某些致命的错误之时,治下的民众根本不敢直接站出来直接纠正官员的错误,官员变本加厉,而百姓苦不堪言,长此以往矛盾日积月累,终将成为引燃起义的导火索啊!
总评
经过以上对秦朝的政治制度、刑法、官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导致君王昏庸、官员腐败的根本所在。正是在权力的异化之下,统治者的一己私欲持续膨胀,一发不可收拾,此时统治者的作用已经显得尤为的重要。统治者独断专权,原本是想自己的千秋伟业可以子子孙孙永远延续,但是没想到却一步一步走向了极端。
正因为日积月累的错误使得君主的决策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了民变蜂起、政权崩溃的后果。换句话说,我们也不能全面否认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因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历史仍然有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