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会知道,金庸非常喜欢在故事的结尾埋下诸多伏笔。
好比在《神雕侠侣》的末尾,随着杨过带着小龙女缓缓走下华山,整部著作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但杨过、小龙女去了哪里、郭靖如何战死等事件都成了悬而未解的谜团。
而且根据《倚天屠龙记》的设定来看,随着郭靖战死沙场,杨过之子也成了魔教教主。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合称为《射雕三部曲》,总共涌现了郭靖、杨过、张无忌三位主角。
不过三位主角里只有郭靖、杨过能够称之为大侠,只因张无忌的性格软弱,做事优柔寡断、拖泥带水,远没有郭靖、杨过那般坚决。
的确,郭靖在神雕时代被百姓们称之为郭大侠,他在金庸笔下又有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美誉。杨过则在郭靖的不断感染之下摒除了往日的睚眦必报,也蜕变成了一位万民敬仰的神雕大侠。
既是如此,杨过之子为何会坠入魔道?要知道的是,杨过喊郭靖为郭伯伯,杨过之子又与郭家渊源极深。按理来说,杨过之子也会在郭靖、杨过的耳濡目染之下化身为一位铲奸除恶的大侠,为何却成了一位大魔头?
笔者认为,杨过之子之所以黑化,与郭靖之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翻开《倚天屠龙记》,我们会看到这么一句话: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就是这么寥寥几句,就将一代大侠郭靖匆匆写死。
起初翻阅《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很难理解,金庸为何要将郭靖写死,让他归隐山林难道不行么?长大之后才赫然醒悟,金庸之所以这样是有难言之隐。
首先,以郭靖的武功,他要逃离襄阳城可谓是易如反掌,不过郭靖是心系黎民百姓的郭大侠,怎么能弃城而走?
其次,根据真实的历史,襄阳城的确被蒙古大汗忽必烈踏平,金庸又怎么敢违背真实的历史事件,让郭靖击败忽必烈?
金庸只能顺势而为,将郭靖打造成了一个为国捐躯的悲剧英雄。
然而郭靖虽死,但那“驱逐鞑虏、还我山河”的旗帜并没有倒下,而是传给了另一个人,此人正是杨过之子,也是笔者所说的魔教教主!
原来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非常奇怪,他身为魔教教主,却拒绝了波斯总教“降元”的指令,非要和蒙古鞑子周旋到底。
此时的魔教已和六大门派形如水火,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可阳顶天却还要抽身与蒙古人对抗,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阳顶天为何如此奇怪?答案很简单,你且看一看阳顶天受了何人的指示?
书中是这么写的,三十二代衣教主遗命,令余修习乾坤大挪移神功有成之后,率众前赴波斯总教,设法迎回圣火令。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张无忌心想:‘原来明教的总教在波斯国。这衣教主和阳教主不肯奉总教之命而降顺元朝,实是极有血性骨气的好汉子。
注意看,阳顶天之所以要和元朝对抗并非自主自发,而是受命于明教第三十二代教主衣某某。
也正是因为阳顶天答应了衣教主,衣教主这才将教主之位传给了阳顶天。
这位衣教主乃何方神圣,为何将驱逐鞑虏作为毕生之理想?如若将衣教主视为杨过之子,一切不就水落石出了?
前文提及,郭靖带着妻儿家眷死在了襄阳城,杨过之子必然也听到了山河破碎的噩耗。
不过杨过之子非常理性,他知道仅凭一人之力无法与元朝抗衡,倒不如混入明教不断高升,最后凭借一教之力抗击蒙古鞑子。
当然,这样的解读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杨过化身为神雕大侠闯荡江湖之时,就曾和人厨子、百草仙、圣因师太等魔教中人颇有来往。人厨子、百草仙、圣因师太等人还在杨过的委托之下走进襄阳城,给16岁的郭襄送去了生日礼物。
换句话说就是,杨过之子多半也是通过这些魔教中人的关系,这才成功打进了明教。
值得一提的是,阳顶天的乾坤大挪移只练到了第四层,为何配合一门“大九天手”能够称霸后世江湖?如果将“大九天手”视为改良后不需要情绪催动的黯然销魂掌,不就解释得通了?
而阳顶天的这门“大九天手”正是传承于杨过之子,也就是那位肩负重任的衣教主。
只可惜金庸并没有将这几个故事铺开来写,否则这一部《神雕后传》必是荡气回肠、百看不厌!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