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月13日首版招股书失效后,4月初,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达通”)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
近日,文达通2024年年报发布,其中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15%。
细观之,文达通营业收入相对稳健的同时,经营现金流“失血”、业绩承压及流动性紧张等问题不容小觑。
行业激烈竞争之下
债务隐忧凸显
据官网显示,文达通成立于2001年10月,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为支撑,专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生活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外部发展来看,伴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使得行业面临高速扩张与激烈竞争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份额分散;另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科技巨头入局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尽管如此,文达通近年来营收指标呈现整体增长态势。
图片来源:文达通官网
通过招股书来看,文达通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6.47亿元升至11.14亿元,但增速放缓:2022年营收同比增幅超51%,2023年同比增幅降至13.86%,2024年出现0.15%的负增长,系挂牌11年来首次出现收入下滑情形。
与此同时,文达通近三年净利润也逐步下滑:2022年净利润为8175.8万元,2023年降至6557.6万元,2024年再降至6122万元,这说明近三年来,文达通经营业绩整体呈增收不增利态势。
此外,对于主营智慧城市业务的企业来说,现金流吃紧和负债率节节攀升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文达通经营现金流净额自2021年以来,一直处于亏空状态,流出分别为-0.24亿、-2.67亿、-2.03亿和-2.11亿元。
2022-2024年,文达通累计实现净利润2.09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却净减少7亿多。这就意味着,文达通近年来虽然盈利,但钱却并未流入公司口袋,形成“纸面富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文达通的资产负债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9.5%、89.3%、124.1%及 137.7%。
综合来看,在行业竞争激烈、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文达通若不能尽快改善造血能力、优化资本结构,或将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与债务风险的双重夹击。
在平衡中破局突围
尽管过去几年文达通业绩整体保持稳健,但在接下来发展中,平衡扩张与风险无疑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看,文达通经营业务涵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但主营业务由信息系统集成、物业服务、城市生活服务这“三驾马车”驱动,2024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5.1%、43%、10.5%。
其中,第三大业务城市生活服务收入较上年提升24.09%至1.17亿元;第二大业务物业服务收入则达到4.79亿元,同比增幅达6.35%。
在版图拓展方面,文达通在深耕青岛、立足山东市场的同时,近年来以第一大业务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为抓手,加速全国化扩张步伐,业务触角延伸至广东省、湖南省、海南省、浙江省等。
毋庸置疑,文达通的全国化扩张与业务结构升级为企业发展打开了增长空间,但盈利质量与财务健康度的失衡或将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关键瓶颈。
基于此,文达通需要在战略扩张与财务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以看到,面对行业竞争压力以及现金流错配带来的窘境,资本市场融资或被文达通视为破局的重要途径。
继2025年2月13日首版招股书失效后,文达通于近日向港交所二次递表再战IPO,与此同时,文达通并未放弃冲击A股,正在接受中德证券辅导,拟申请北交所上市。
A股、H股双线并进,表明文达通迫切登陆资本市场。
能否“闯关”成功,目前还是未知。
但确定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需要企业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而在改善现金流管理方面,需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优化信用政策,与客户协商合理的付款周期,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并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资金占用,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毕竟,只有让资金周转的齿轮真正转起来,才能打破“规模越大、现金流越紧”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