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5 年加拿大联邦选举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震动政坛 ——18-34 岁选民以 44%:31.2% 的支持率倒向保守党,彻底扭转了 2015 年 “千禧一代挺特鲁多” 的局面。这场被称为 “Z 世代转向” 的政治地震,揭示出加拿大社会在住房危机、经济焦虑与代际公平上的深层裂痕。
Nanos 民调显示,保守党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率较 2021 年飙升 17 个百分点,而自由党则下降 12 个百分点。这种转变在男性选民中尤为显著 ——25-34 岁男性支持率达 48%,较上届选举翻番。多伦多 28 岁的康纳・陈的选择颇具代表性:“我每月为房租支付 2800 加元,而自由党承诺的‘全民住房计划’不过是画饼。保守党提出的‘首置免税区’至少让我看到希望。”
温哥华房价中位数突破 140 万加元,多伦多租房空置率降至 1.2%,这种 “住房代际剥削” 彻底激怒年轻选民。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的 “住房革命” 计划直击痛点:承诺 4 年内建造 300 万套保障性住房,对外国购房者征收 25% 额外税,赋予各省否决联邦环保审批的权力以加速建房。这些政策在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等住房重灾区支持率高达 65%。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青年失业率达 9.7%,而同期婴儿潮一代失业率仅 4.2%;千禧一代平均背负 12.7 万加元学生贷款,是婴儿潮一代的 3.2 倍。蒙特利尔29 岁的金融分析师 AS(匿名)的困惑颇具普遍性:“我年薪 12 万加元,却要将 45% 用于还贷和房租,而我父母在 1990 年代用双职工收入就能买下独立屋。”
自由党连续 10 年的 “进步主义” 政策被年轻选民视为 “脱离现实”:碳税导致油价上涨 35%,大麻合法化未能创造预期就业,而针对科技巨头的数字税反而推高互联网服务成本。保守党 “回归经济基本面” 的主张 —— 如取消联邦碳税、简化商业审批流程、冻结手机漫游费 —— 在 18-29 岁选民中支持率达 58%。
犯罪率上升成为年轻选民转向的重要诱因:2024 年温哥华暴力犯罪率增长 22%,多伦多仇恨犯罪案件创历史新高。保守党强硬的 “零容忍” 政策 —— 增加 2 万名社区警察、恢复青少年犯罪记录公开制度、立法允许房东驱逐犯罪租客 —— 在 18-34 岁选民中的支持率比自由党高出 23 个百分点。
自由党主导的TPP-11 协议被年轻选民视为 “牺牲本土利益”:加拿大制造业岗位在协议实施后流失 18 万个,而受益的金融和科技行业集中于 50 岁以上高管层。保守党提出的 “加拿大优先采购法”,要求联邦项目 60% 使用本土产品,在工业重镇温莎 - 底特律地区年轻工人中支持率达 79%。
尽管自由党依靠 60 岁以上选民(支持率 52%)勉强保住执政地位,但年轻选民的流失埋下隐患。Abacus Data 发现,婴儿潮一代对 “气候变化” 的关注程度是 Z 世代的 1.8 倍,而 Z 世代对 “经济公平” 的关注度是前者的 2.3 倍,这种价值观分裂导致自由党政策摇摆。
波利耶夫的“数字优先” 策略成效显著:通过 TikTok、Twitch 等平台发起 “政策挑战赛”,吸引 120 万青年参与;其团队设计的 “住房计算器” 小程序,能实时显示不同政策对用户购房能力的影响,使用量达 350 万次。这种技术赋能的政治沟通,使保守党在社交媒体支持度领先自由党 41 个百分点。
自由党 169 席的少数政府地位,迫使马克・卡尼不得不向新民主党妥协以通过住房法案。但 NDP 坚持的 “租金管制” 与保守党主张的 “市场调节” 形成撕裂,年轻选民在两大阵营的政策拉锯中可能进一步流失。
阿尔伯塔省省长丹尼尔・史密斯的警告振聋发聩:“当温哥华的千禧一代抱怨房价时,卡尔加里的年轻人正在经历能源转型的阵痛。” 该省 25-34 岁选民对保守党的支持率达 68%,反映出资源型省份与东部都市圈的代际经济分化。
这场代际政治地震揭示的,不仅是政党支持率的变化,更是加拿大社会在公平与效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重构。当“住房梦”“就业梦” 超越意识形态,年轻选民正在用选票重新定义这个国家的政治光谱 —— 而如何接住这一代的期待,将决定加拿大能否避免陷入 “代际内战”。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