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13时08分,平均风速9.4米/秒,瞬时风速10.1米/秒,温度25.3℃,能见度45公里——抓住这一“天气窗口”,推迟一天“回家”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顺利出舱。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来源:人民日报
气象条件对航天员的安全返回至关重要。神舟十九号原定的返回日期是4月29日,但气象团队研判,29日地面风力较大,不符合返回“窗口期”气象条件要求。
“经过长时间连续监测和高密度的会商研判,我们发现4月29日原定返回时段着陆场天气变化较大,有超条件风险,第一时间进行上报预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人员张芳说。经多方研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参考气象保障团队意见推迟进行。
4月29日,原定的着陆区,风速13米/秒至16米/秒,伴随大风天气有能见度短时小于一公里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张芳向记者表示,大风会影响降落伞和返回舱的角度,导致返回舱着陆时减震作用减弱,还可能发生翻滚;短时沙尘暴会使能见度降低,不利于搜救。
4月正是东风着陆场大风天气频发时节,精准捕捉新的返回“天气窗口”并非易事。根据研判,着陆场在4月29日至5月1日将迎来持续大风天气,5月2日开始有一次中等强度的湿冷空气过程,5月4日开始还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可选窗口期极为有限。“4月30日虽仍有大风天气,但气象条件可以满足返回要求,新的‘天气窗口’最终锁定在这天。”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素艳介绍。
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在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天地联动中,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30日13时08分成功着陆,气象实况与预报结论完全一致。“多亏了气象局工作人员提供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为确定最佳 ‘风窗口’ 预报结论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杨静俭说。
聚焦此次气象保障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建3人现场气象保障团队,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该中心气象预报人员共同研判天气。气象保障团队充分运用睿图1公里数值预报模式和精细化风场垂直诊断分析技术,每日提供着陆点的定时、定点、定量要素预报,以及高空风、浅层风预报,为着陆点研判和飞船搜救提供有力支撑。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发射升空,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完成多次出舱任务,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宝贵数据和经验。
原标题:《大风沙尘扰归途 气象团队精准捕捉“天气窗口” 神舟十九号推迟一日平安着陆》
作者:李红梅 王祯晗 张宏伟
来源: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