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4月28日报道,中国石油贸易商不再担心美国贸易战对经济造成的长期损害,而是寻求从短期后果之一中获利:原油价格下跌。
分析师表示,3月中国原油进口量激增,4月原油进口量继续加速增长,尽管预期全球经济疲软将减少需求,但中国仍在补充库存。追踪驶入中国的油轮的数据公司Kpler表示,中国每天进口近1100万桶石油,为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1月的890万桶/日。
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随后在4月25日反弹至略高于每桶65美元的水平。摩根士丹利认为,油价将继续承压,下半年平均跌至每桶62.50美元。“中国一直对价格非常敏感。”瑞银(UBS)石油市场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如果价格低,他们就会囤积,等价格上涨后再减少购买。由于这种战略性购买,我预计本月的数据将高于上月。”
Kpler的Johannes Rauball指出,中国石油库存较低,并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进口量维持目前的水平,因为买家会利用低价来补充库存。大多数分析师认为,随着经济开始放缓,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降低石油需求。
但市场数据公司Vortexa驻新加坡的分析师Emma Li表示,此次动荡似乎尚未严重影响中国对道路或航空燃料的需求,一些炼油厂已推迟年度维护,以便在原油价格低且利润率良好的情况下继续生产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
4月初美国首次对山东省一家炼油厂实施制裁以来,中国买家已减少对伊朗石油的采购。山东省是众多中国私营炼油企业的所在地。克普勒表示,继3月创纪录地进口180万桶/日的伊朗石油后,4月的采购量已降至120万桶/日。
“私营炼油厂内部存在一些谨慎情绪,一些油轮受到制裁,带来了一些物流障碍。”Johannes Rauball表示。他补充说:“海上油轮中伊朗原油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私营炼油厂可能会继续进口伊朗原油,因为其价格较低。”
“他们的利润微薄,而且别无选择。要么从伊朗进口,要么破产。”Johannes Rauball说,“很多公司与美国金融体系没有关联,所以即使受到打击,后果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