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原先是指商业交易中,利用熟人信任,谋取熟人钱财的一种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网络平台、消费软件上也出现了“大数据杀熟”现象。最近,有网友发现,瑞幸咖啡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商品价格,这是不是杀熟?
零距离记者找来四位同事的手机,同时打开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选择同一家门店进入菜单。结果发现,虽然生椰拿铁的原价相同,但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却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再看橙C美式,同样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四个账号竟然出现了三种价格,最高的差价甚至超过4元。而在随机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南京市民王先生
经常点比不经常点的,价格高那么一点。不是说老顾客应该更便宜,最起码要正常,不能搞特殊对待。
南京市民王女士
肯定在多个平台上对比。平台要做到一视同仁,商家也是。
南京市民李女士
买的东西多了可能就会贵一点。我觉得买得多了应该更便宜才对,或者给个优惠券。
随后,零距离记者又将四个账号的积分进行对比,分别是0分、99分、1781分和10078分,其中单价最贵的,竟然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价格差异呢?这种差异是否与客户的点单数量相关?零距离记者随机找到了多家瑞幸咖啡门店咨询。门店工作人员表示,不同区域、不同门店的优惠不一样,根据商圈来看,价格会差一两块,但也可能其他账号的优惠券力度大。
对于这一现象,官方客服又会如何回答?
瑞幸咖啡客服人员
参与的优惠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账户发放的优惠券不同。买得多价格高,这种是不会的。
对此,有不少网友调侃,这一现象有悖于“以客为先、求真务实”的品牌价值观,除此之外,很多消费者在订酒店、打车等多种消费场景中,也曾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大数据杀熟”?
江苏永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国皓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如果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因素,对高频消费者进行差别对待,使其支付更高价格,且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那么就可能构成“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吴律师指出,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是“随机发放优惠券”,并不能绝对地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如果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某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发放特定消费券,造成同一商品价格不同则涉嫌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可以收集对方进行数据杀熟的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也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江苏永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国皓
可以向平台投诉,要求其解释价格差异的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定价的合理性。如果平台消极对待,或者不解决,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监管部门对平台进行处罚。
来源:平安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