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有人觉得奇怪,你不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吗?怎么又谈起日本明治维新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历史和日本紧密地搅缠在一起,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研究日本史,你オ能知道中国近代史。所以,我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也一直研究日本的明治维新,中日关系的交又、交集和中日的对比,直到现在的一些对比。所以,中国和日本发生密切关系,对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为什么讲日本明治维新呢?1868年开始做近代史,包括在国际上,往往会把中国和日本做对比研究。今年又是中国的戊戌维新120周年今年又是中国的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这一切跟中国关系极其密切。此时此刻又是影响中国的一个大事件发生,中美贸易战,又是一个逢八之年,究竟这个贸易战的结果会如何,对中国、对美国各自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甚至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从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晚清的改革不成功,实际上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者说统治者、统治阶级怎么样判断世界格局,判断世界形势,这是影晌到一个国家的命运的一件事情。做企业的,你对这个大形势、大环境的判断,你采取什么战略会影响到你企业的未来。
所以我们今天讲明治维新,大家今天对明治维新感兴趣的人特别多。那么同样,实际上对明治维新感兴趣,心里还掂量着一个参照系,更关心的是以这个来作为一个方法、一个尺度、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中国为什么晚清改革没有成功,中国的现在应该怎么办?实际上通过日本明治维新来做个参照,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或者是我会时不时的把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晚清做一些对只有对比才能够更清楚。
首先我们讲要了解日本明治维新,要了解日本的开国前,开国前的日本可以简单地说是没有日本的日本。什么叫没有日本的日本呢?因为在那时候,真正统治日本的是幕府,而不是天3天皇只是一个摆设,天皇名义上的首都是京都。但是事实上真正的政治中心是在幕府所住的地方,叫做江户,江户就是明治维新之后才改的名字,叫做东京,从前叫江户。
当时幕府的首领叫做将军,因为日本天皇从神话传说以来就一直有这个天皇,但是天皇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实权,都是幕府一代一代彼此换了很多,但是天皇没换过。天皇没换,他从来没有权力,都是在幕府掌握之中,这个幕府的最高领导人叫做将军
开国前,日本1853年美国黑船使它开国,(当时是)德川幕府,它建立于17世纪的初期。幕府的最高领导是将军,将军下面日本又分了上百个藩国,各个藩,有大有小,这些藩国自成体系,给幕府缴纳赋税。幕府有自己的军队,藩国有自己的军队,在各个藩里面,各个藩主就是这个藩的统治者。所以日本当时的藩由藩主和下面的大臣(叫做家臣)组成,家臣下面再分等级,有武士,武士又分了很多等级,武士下面就是一般的贱民了。
日本在开国之前,贱民是没有姓的,日本一般的人即贱民阶层有自己的姓还是明治维新以后,因为从前只有贵族、武士是有姓的,贱民就是一般的民是没有姓氏的。但是明治维新之后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要求贱民也得有姓。我们姓什么?所以有的说我们家旁边有个松树,我们就叫松下,有的说我们在山边,就叫山田,就是这样。日本从前只有武士以上才有姓氏,所以日本当时这个等级制度非常严的。
天皇住在京都,是名义上的国都,刚才讲过幕府将军住在江户,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江户)明治维新以后改为东京。幕府通过各种办法来控制藩国,因为这些藩国很有权力都是各自为政,幕府也要统治他们,统治他们有种种办法,幕府有强大的军队,各藩也有军队哪府的军队是最强大的。其中有个跟中国的周朝有点类似,叫做“参觐交待”,藩主你必须把你的妻子或者是儿子,住在江户作为人质,你最亲的人得住在江户。
并且藩主每年也要有一部分时间住在江户,向幕府的将军汇报,在我(将军)的掌控之中,所以这叫“参觐交待”,或者叫做“参觐交互”。事实上江户百多个藩国的藩主,他们的妻子或者儿子都住在江户,在江户有自己的住宅,这些藩主也都要到江户去长期住。事实上江户就成了一个政治中心,一些藩主彼此谈话、交往、谈情报、谈政治、谈信息,他们的家臣跟随他们彼此交流,江户就很重要。
刚才讲了,日本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自由,武士也没有自由,虽然他地位比贱民高,但是你是这个藩的武士,你只能是这个藩的,你不能随便离开这个藩,如果没有经过藩主同意,你就不能离开这个藩。如果你擅自离开领地,就会判脱藩,脱藩要判武士什么罪?你没有经过我同意,打个比方说,我是北京的,你也在北京,你没经过我同意,你跑到上海了,死刑。所以叫做脱藩是很重的罪,所以一般的武士受的教育都特别忠于自己的藩主。
我们后面讲几个人物传记的时候,讲到西乡隆盛的时候我会继续讲武士怎么培养,怎么培养他对藩主的忠诚。所以,绝大多数武士终身都没有离开过藩国。所以虽然大家都生活在日本国家的领主内,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把藩作为自己的国家,当时叫藩国,就没有多少人有这个日本国的意识,都觉得我是萨摩藩的,萨摩藩是我的国,我是长州藩的,我要忠于的对象是长州自长州藩是我的国家。我在佐贺藩,佐贺藩的藩主是我的领导,是我的主人,当时就叫主人,那么佐贺藩是我的国家。
对天皇的概悆也非常淡漠,也就是从1853年美国黑船军舰要打开整个日本大门的时候,人们才逐渐觉得它要打开的不是某一个藩,是把整个所有的藩都要打开,人们才逐渐开始意识到我们是一个国家,才逐渐开始有日本作为一个整体国家的概念。所以在此之前日本人没有作为日本这个国家的概念,天皇的概念也比较淡漠。
但是我刚才说了,一百多个藩,有的藩小一点,有的藩很大。其中最大的藩是西南边的四个藩,叫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肥前藩。萨摩非常重要,萨摩就是在鹿儿岛附近,以后明治维新主要是长萨这两个强藩联合起来推翻幕府,以后会慢慢讲到这一点,主要是萨摩藩。
这是当时的鹿儿岛,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萨摩藩在最南边这个海边,实际上它离另外一个国家非常近,琉球,琉球后来就被萨摩藩先吞并了,改成了冲绳,一会儿我讲这个过程。因为它(萨摩藩)在日本这个岛的最南边,它离琉球国很近,它跟琉球国一直悄悄有来往。日本从德川幕府开始一直跟中国清朝一样,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当时中国是实持的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个地方允许外国商人来,并且广州那个地方,当时清政府是在广州城外,就是现在的黄埔港这个地方划了一块地儿,允许各国的商人,你们不能出这个地你们只能住在这儿,不能出,你可以在这儿做生意。日本也跟中国学,他也这样,严令锁国,其他所有的船只外国商人都不许来,但是只有在长崎,日本的那个岛,长崎的一个小岛上设立一个地方,只允许两个国家。
它跟中国还不一样,中国说我划这一块地方,所有国家的商人都可以在这个小圈子里面(广州城外)你来经商。日本在那个岛上划的,就这个岛,只有两个国家的商人可以来,一个中国商人,一个荷兰商人,但是你不能离开长崎这个岛。
尤其他允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进行贸易也有很严格的管制,到1825年幕府隐隐约约听说欧洲的国家比较强大,海上侵略,他觉得我们更应该防止,更应该封锁。他发了一个异国船只驱逐令,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异国船只靠近海岸线,就要驱逐,可以使用武力。与这个外国的异国船只有任何沟通,提供补给,什么水啊、菜啊,就都是违法行为。
所以,1825年幕府还是极其地锁国。第二部分,我们讲开国、维新的中国因素。
日本的明治维新实际上跟中国有极大关系,它是受了中国的启发才有这个维新,有很大的原因。我们知道日本的开国是1853年7月8号,155年前的7月8号,有四个黑颜色的外国巨舰突然出现在锁国很久的日本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湾水面,当时叫江户湾。这是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由四个军队组成的舰队。他的使命是干什么呢?是把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信交给由本政府,佩里得到指令说,如果日本最后拒绝,可以使用武力追使日本开国。这是1853年(省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由此日本被迫开国,进而维新,大步进入了现代国家,开始开国慢慢后来又发展到维新。
这个过程,首先讲为什么是美国来?我们知道,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什么是美国迫使日本?这跟美国的发展,黑船事件,因为当时美国把靠近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现在的美国西部,1853年的时候,美国把它并入到美国已经五年的时间了,美国西边也是靠太平洋的另外一个地方饿勒冈也在大规模的开发,等于说这时候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太平洋国家了它从前的领土是在东部,没有西部,面对大西洋,这时候太平洋是它的了,它也变成一个太平洋国家而中国在1840年被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订了各种条约,中国这个大门被打开了,上海成了个租界,上海突然发达兴旺起来了,很多东方的贸易都是在上海进行,英国控制这个。
那么美国如果没有太平洋这个贸易,美国商人到上海经营贸易,要从大西洋绕过海湾角,绕一圈绕到上海。现在美国和上海之间,和中国的贸易在急剧增长,美国就想我要找一近路,通过海上。现在加利福尼亚这边我从太平洋过来不就是上海了吗?
但是,当时的船连续航行达不到那么长时间,中途必须找个补给的地方。尤其美国捕鲸船在大西洋那边很发达,觉得鲸鱼很难捉到了,太平洋这边还没有捕鲸,鲸鱼在这边多。所以,他要找补给,要捕鲸鱼,就发现他的船最远的航行距离可以航行到日本,在日本如果再补给完,朝上海就很方便了。所以,他希望日本开港,应该允许外国船只来,允许给我的船只提供补给日本是实行严密的锁国政策,我刚才讲过,所以美国1853年,这时候佩里将军就要打开日本大门。
因为他们当时并不是特别了解日本究竟是天皇起作用,还是幕府,都不太了解,因为严密的锁国,外面不太了解日本。幕府就说我们得请示天皇,我们过一段时间再答复你,再答复是不是同意你的要求。美国,事实上整个西方对东方都在了解,其中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一直想了解日本,但是日本一直锁国,要打开日本的大门,首先要了解日本,日本严密锁国,很难了解。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是澳门,澳门是被葡萄牙占领的,澳门在明朝时候就被葡萄牙占领了,那么西方传教士就到澳门传教。个别传教士在澳门,就想了解一下日本,但是日本了解不到,只能零零星星传了一些。等到鸦片战争之后,香港被英国占领了之后,大量传教士、香港的外国人更多了,所以了解日本的重点又放到香港了。当然他们更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