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
3月28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青年春日音乐会在贵州贵安樱花园的粉色花海中唱响。马达加斯加留学生简瑶身着非洲传统服饰,与侗族姑娘合唱《我在贵州等你》。“贵州美丽、贵州人热情,值得我向外国朋友们推荐!”简瑶说。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爱乐之城·和世界握手”国际青年春日音乐会。付薇摄
简瑶的感叹,正是贵州从“中国西南被忽视的秘境”向国际旅游新热点转型的生动注脚。
去年年底,贵州加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朋友圈”,为国际游客打开一扇新的文旅之窗。为承接这波政策红利,贵州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发布《贵州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事实证明,这套“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2025年前两月,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入境外国人近2500人,同比激增893%;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68万人次,同比增长92.3%。
“我在贵州等你!等你一起探寻贵州的隐秘、品味贵州的神奇,和你一起在人生旅途中迎接冬去春来、快意转折的美丽!”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发出邀请。
外国游客“种草”非遗 重新“打开”贵州
夜幕降临,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村的信团鼓楼旁灯火璀璨,一声婉转而悠长的声音骤然划破夜空的宁静。聆听侗族大歌后,来自俄罗斯的梅丽莎坦言被这里的侗族文化吸引,“希望还能再来肇兴侗寨。”
外国游客参与傩雕制作。秦发忠供图
“黔东南是贵州文化旅游的发源地,肇兴侗寨是最早成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执行秘书长傅迎春说。3月18日至25日,肇兴侗寨入园游客超1.24万人,同比增长66.42%。
《方案》提出,要“推动非遗与入境游深度融合”。2024年,黎平县将侗族大歌与民族美食、文创产品、侗乡风物等融合,将流量更好导入乡村旅游“大盘”。截至目前,“村歌”举办35期,吸引15万名国内外游客亲身体验,相关信息浏览量超25亿人次。
傅迎春表示,建筑、服饰、饮食、节庆等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构成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国际游客定点追逐的目标。为此,贵州大力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安顺屯堡文化巡游、丹寨非遗手工体验、“村T”民族服饰时装秀……以非遗为纽带,将古老村寨与现代旅游结合,贵州为游客构建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体验场景。
“游客以前来到这儿,可能就是听侗族大歌、参加篝火晚会。”肇兴侗寨民宿经营者嬴勇秀表示,今后会在产品设计上加入更多非遗体验,如侗绣、乐器演奏等,让游客感受古风新韵。
前几天,肇兴侗寨又迎来谷雨节。来自异国的游客参与“抹花脸”的祝福仪式、感受“丢卣卣”(侗族婚恋游戏)的甜蜜狂欢,看见了不一样的黔东南。
老外变“接亲队员” 深度游解锁新身份
偶遇布依族人的婚礼,德国友人变身接亲队伍的成员,喝了拦门酒、吃了朝天辣、还跳起竹竿舞,体验地道的“中国式热闹”。
德国游客与当地布依族新人合影留念。莫笔妙摄
这个3月,海外游客在黔南州荔波县开启一场深度游。华裔德国人王德妮作为领队,带着她的十几名德国友人,不仅参观了小七孔景区等知名景点,还在者吕、董蒙等传统村落,参与蜡染等非遗制作,通过各种日常活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体验中国文化和乡村生活。
深度游服务的推出,让这些外国游客在荔波停留更多时间。深度游玩了6天后,凯特琳感受颇深:“每天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遇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人,很愉快。”
“以前是观光,现在是体验,这在外国游客身上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作为此次深度游服务的承办方,酷鸟品牌创始人魏建表示。
“景点观光”变“生活体验”。贵州将民间艺术、地方风俗、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方式,转变为动态的互动体验,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旅游吸引力——
徒步1个多小时,法国游客在观音岩中寻一静谧之处,开始太极拳、八段锦的习练。他们脚踩大地,开步屈膝、仰头翻掌、两手攀足,身体随呼吸自然舒展;
来到稻田边,换上“装备”,泰国留学生林心德和好友拿着捕鱼篓下田捉鱼。满身泥泞,却“满载而归”,体验了一把中国稻渔种养的生活;
走进中医药文化长廊,法国游客碾药、制作香囊,体验制药过程;名老中医药专家耿富泽还为大家把脉问诊,尽显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
褪去旁观者身份,成为当地生活的参与者。贵州正在用深度游为游客创造“入乡随俗”的质朴快乐。
能play,也能pay!“黔式服务”打通关卡
“能play,也能pay!”马来西亚游客在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古镇刷本国卡购买心仪的苗族银饰时,对支付便利性竖起大拇指。
外国游客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支付服务中心布放的ATM机便可轻松实现外卡取现。工行贵州省分行供图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贵州旅游发展的目标,而入境旅游是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标。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石培华认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需要有世界级的旅游环境,提升服务环境与质量,让游客满意。
3月28日,贵州省实施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委员阳成俊表示,聚焦提升外国人在黔“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体验,贵州正不断完善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各项基础条件——
优化重点景区外语标识标牌,推出7语种文旅宣传册;升级机场国际到达大厅,设立“境外来宾服务中心”,提供货币兑换、租车约车等服务;打造黄果树旅游景区、“村超”等热门旅游景点的支付服务中心,推动境外银行卡受理在交通枢纽、酒店及商圈全覆盖;编制《外籍人士在黔工作生活指引》,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个春天,河内直达贵阳的航班复飞、泰国旅行商赴贵州实地考察、意大利大型入境团60人前往黔东南旅游,入境游“进阶式”的“黔式答卷”正在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