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在《战国策·燕策三》里记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故事的结局是悲壮的,荆轲行刺失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临行前的悲壮,实际上已经预示了荆轲失败的命运。
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本身就是欠妥的,更何况面对强大的秦国重兵压境,作为弱小的燕国被灭亡是迟早的事。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荆轲行刺成功,秦国的历史会改写吗?
尼山布衣明确回答:
不会,至多秦国晚几年统一全国而已,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历史潮流不可更改。秦的统一是我国历史的必然产物。
首先,从政治上来看,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是在分裂割据的局面下进入封建社会的。各个统治集团利用割据夺取政权,在内部进行改革。到了战国末期,各诸侯国逐渐废除了分封制而实现郡县制,局部实现了中央集权,从而为实现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
其次,从经济上来看,
实现全国统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样的条件,在战国后期逐渐成熟了。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社会改革比较彻底,自商鞅变法以来,继续提倡耕战,鼓励发展生产,小农经济得到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使秦国很快国富民强,秦国由此强盛起来。
第三,从军事上来看,
实行军功爵制,极大地调动了秦军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使秦军成为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战略上,面对六国的“合纵”之策,采用张仪的“连横”之策成功破坏了六国联盟;战术上,“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分化瓦解敌方,最终,实现了统一。
综上所述,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秦国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因此,假使荆轲行刺成功,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秦国统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