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的一天深夜,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带着600余人悄然出现在
江苏省桃源与震蒙两地交界处
,迎接他们的,是笑得如沐春风的日伪军头目
张北生和姜颂平
二人。
“汤老弟,恭候多时了。”看着跟在男人身后精神抖擞的一众士兵,张北生眼里满是贪婪和激动。
这个率部投靠日寇的人,名叫
汤景延
,原本是新四军通海自卫团的团长,却在我军危难之际选择背叛革命。
令人称奇的是,当时负责新四军的粟裕听闻此消息后,没有丝毫怒气,甚至露出满意的笑容。几个月后,他亲自下令汤景延连升三级,提拔为副司令员。
汤景延到底是何许人也,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破局势在必行
1943年初,日寇一个师团向新四军第四分区驻地苏中发起大规模“扫荡”。在日本指挥官小林信男授意下,无数日伪人员通过乔装打扮冒充成游击队员,意图接近我军,借机发动攻击。
短短几个月时间,敌寇不仅造成新四军一个旅牺牲近千人,就连当地干部群众的伤亡数字都难以估量,粟裕麾下的第七团团长
严昌荣
更是在同日伪军的作战中不幸牺牲。
除了疯狂“扫荡”外,敌特情报人员也一直向苏中根据地进行渗透,以连消带打的做法,向意志薄弱者抛出高官和金钱的诱惑,以达到他们妄图彻底瓦解新四军作战能力的卑劣想法。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一些无耻小人的出现给苏中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边是日寇不断发起的“清乡扫荡”,一边是层出不穷难以防备的汉奸队伍,如何带领已经走到生死存亡边缘的部队突破险境,成为困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粟裕
多日来的难题。
日伪部队神出鬼没,一时难以捕捉,看来只能从敌特这一块寻找突破口了。
但是,怎么才能成功打入内部又不引起怀疑呢?粟裕深知,此项任务艰巨无比,非常人所能胜任。光有坚定的革命意志还不行,此人还必须得足智多谋、擅长随机应变。
粟裕陷入沉思,无数人的面容在他脑袋中一闪而过,却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事实上,把整个新四军的未来交托在一个人手上,靠着他突破困境,本来就是件大胆又难以实施的想法,粟裕的为难情有可原。
曙光将计就计
就在这时,粟裕收到
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
的汇报,日伪军最近与他联系频繁,似乎有拉拢之意。
看着面前这个斯斯文文的男人,粟裕突然灵光一闪,原来他苦苦寻找的最佳人选,竟然就在身边。
汤景延原本是国民党军官,江苏如皋人。念小学的时候,恰逢五四运动爆发,深受影响的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颇感不满,从
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
毕业后,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家乡,成为了国民党一名宣传干事,还负责当地童子军的教练工作。
但随着1927年老蒋背叛革命,看着一个个同胞死于自己人的屠刀下,汤景延对当局政府失望至极,愤而宣布脱离国民党,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
尽管只是平头百姓,但爱国之心始终如一。抗日战争初期,汤景延再度与积极抗日的国军将领联系,联合地方武装反抗侵略者,与很多国军将领有了私交。
1940年,看到在新四军带领下,整个苏中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汤景延热血沸腾。自小参加革命,他在国民党队伍中看到的只有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所有人只在乎利益,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但朝气蓬勃的新四军和他之前看到的所有部队都不一样。
汤景延欣然接受苏中分区的领导,积极筹措建立通海地区地方武装,还在两年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随着日寇发动“清乡扫荡”,汤景延突然收到了老相识
张北生
的来信。
打开一看,汤景延怒火中烧,原来昔日旧友已经投靠了日军,还成为清乡公署的主任,不仅如此,他熟悉的另外一人
姜颂平
也当上了日寇建立的南通特工总站站长。
看着来信,汤景延狠狠把它砸在桌上,恨不得当场撕个粉碎,但转念一想最近的局势,他稍作冷静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当粟裕看到信件中两个汉奸言辞恳切地邀约汤景延率领手下弟兄“归顺”时,一个计谋涌上心头。
既然对方主动送上门,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
开局获取信任
明眼人都知道,张北生、姜颂平二人拉拢汤景延,无非是看重他手下的六百余名精兵强将。可是,如何才能在对方毫不起疑的情况下顺利打入内部呢?
为确保计划可行,粟裕喊来了
3旅旅长陶勇和政委吉洛
。
陶勇是汤景延的上级,对他的人品知根知底,听到粟裕想派其担此重任,他当场点头同意,但接下来的细节讨论,让几人都觉得此举实在太过冒险。
一个主力团叛逃,对方会不会生疑,万一日伪识破对汤景延痛下杀手,六百多人的性命岂不是白白牺牲?
可迫在眉睫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们犹豫,粟裕也绝不会放任此等大好良机白白丢失,他果断敲定行动计划,决定把
崇明警卫团
也交给汤景延指挥。
原本崇明警卫团的负责人是
沈仲彝
,他父亲早年间惨遭日军杀害,对日伪深恶痛绝,有了他的助力,汤景延获取成功也多了几分胜算。
接下来,轮到汤景延本人上场。他乔装打扮成一名商人模样,拿着信件前去拜访姜颂平,表示愿意接受邀请。姜颂平大喜过望,当场定下时间,希望汤景延能够在4月10日这一天发起行动。
汤景延表面应承下,内心却打定好再拖几日吊足胃口的准备。
到了13日这一天,见汤景延迟迟没有行动,姜颂平急了,当面质问他是不是没有诚心“归顺”。汤景延面色冷静向姜颂平大吐苦水,从部队给养和思想动员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为难之情,竟引得姜颂平连连点头表示赞扬:“汤老弟所言极是,此等大事的确不能操之过急。”
汤景延之所以久不行动,自有他的一番思量。准备行动前,整个团只有32名党员,面对敌方放出的种种诱惑,很有可能出现假戏真做的情况。因此,他专门协调了另外30多名党员进入自卫团,以此确保整支队伍的纯洁性,还想尽办法弄来两台秘密电台以备不时之需。
按照他的计划,整支队伍将在15日那天开拔,但全团是在前一天才得知消息,想到即将披上那身刺眼的“黄皮”,士兵们怨声载道。
“我不干,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打鬼子,现在让我去当走狗,我打死都不干。”
不少人吵着要去找首长讨个说法,队伍即将失去控制,汤景延当机立断召开会议,含蓄表达了此次前去只为“曲线救国”,看到团长一脸肃然,士兵们联想到他平日的为人,渐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行动即将打响,汤景延力求每一步都做到足够逼真,在粟裕授意下上演了一场假戏,彻底迷乱了日伪军的眼睛。
三名被新四军抓获的通敌汉奸,成为整场戏中最重要的道具,靠着这三个人头,姜颂平彻底放松了警惕。
虎穴险象迭生
15日这一天,一阵激烈的枪声从汤景延部队驻地传来。一阵慌乱中,新四军被迫追击突然把枪口对准自己的通海自卫团。事发突然,现场只留下三具尸体,其余600余人在汤景延率领下脱离了新四军的掌控。
坐在办公室的姜颂平看到手下递来的情报,狂喜不已。他立即拉上张北生来到与汤景延事先约好的地点,迎接这支部队的到来。
得知日伪军一下子增添了600余人的精锐团,小林信男激动万分,不仅亲自设宴款待汤景延,还将他的部队改编为
“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保安司令部第二教导大队”
,汤景延被晋升为旅长。
汤景延知道,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诡计多端的敌人一定会想尽办法防范自己,他一点错误和破绽都不能有。
那天,汤景延正在驻地吃饭。突然来了两个日本军官,邀请他前去小林信男处,有要事详谈。
此话一出,他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毕竟他的直接领导并不是小林信男,对方如此做,恐怕有诈。想到此,汤景延决定不露声色,穿上外衣跟着日本军官上了车。
当汽车停在一片乱葬岗前面时,汤景延如遭雷击,“难道暴露了?”看着周围站着一排排凶神恶煞的日本兵,他最先想到的是,如果真的暴露,手下600多名同志该怎么办。
就在汤景延思绪乱飞时,一个日本士兵朝着他大吼:“往前走”
汤景延不屑问道:“今天这架势是什么意思?你们就是这样对待诚心前来的人吗?”
日本军官没有搭话,继续推着他往前走去,周边的士兵纷纷举起枪对准他,汤景延甚至听到清脆的上膛声。
是真的暴露了,还是鬼子有意试探?汤景延不得而知,他慢慢走着,突然一丝遗憾涌上他的心头:
“可惜,还没来得及为党再多点事,今日就要葬身于此了。”
日本人毫无诚信,想杀一个人是不会有任何理由的,想到这里,汤景延闭上双眼,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一片良久的寂静,枪声迟迟未响,不远处却突然传来一阵笑声,汤景延睁开眼睛,原来是小林信男出现了。
“汤旅长,得罪得罪。”看到日本兵收了枪,汤景延明白,这是个局,目的就是测试他是否真投降。
“好毒辣的计谋,如果行为稍有差错,恐怕真的暴露了。”汤景延内心怒火中烧,脸上却毫无破绽,说道:“贵军的待客之道真是别致啊。”
小林信男听出了弦外之音,急忙安慰道:“不得已为之,见谅见谅哈。”看着对方一脸讪笑,汤景延明白,今天的试探只是开始,未来要面对的事情恐怕会更加复杂。
为了让整场戏更加逼真,一向作风正派的汤景延,慢慢变成了“吃喝嫖赌抽”样样占全的五毒长官,可敌人还是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
三岁的小儿子
汤新驹
成为了父亲骗取敌特信任的筹码,那时候,无论汤景延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小儿前往,为的就是让日伪军彻底松懈。此招果然有用,敌人不日后解除了对汤景延的监视,转换方向想尽办法要将他的部队纳为己有。
日伪军不仅把他的部队分散开来,还将团指挥部安排在距离港口很远的地方,彻底打乱了汤景延想走水路给新四军暗中运输物资和传递情报的计划。
这样一来,任务岂不是完成不了?陷入困境的汤景延心急如焚,他又该如何破局呢?
煎熬迎来胜利
贪财好色的姜颂平成为汤景延突破困境的关键点。“驻扎兵力不行,那我就做生意。”他找到姜颂平,提出想合伙开一家商行专门做水路生意。
一番推杯交盏后,此事正式敲定了。一堆堆钞票进了姜颂平的腰包,而日寇“清乡扫荡”的机密和子弹粮食也如汤景延预料中悄然传到新四军驻地。
任务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汤景延却丝毫无法松懈,因为无论是姜颂平、张北生,还是远在苏州的李士群,都对汤景延手下的六百多号人虎视眈眈。三人心怀鬼胎,一直想尽各种办法试探,妄图将整支部队占为己有。
这场内斗,成为汤景延逐个突破的机会。汤景延小心应酬着三只豺狗,同时想方设法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还必须暗中保护好跟他前来冒险的每一个同志。
这样的日子宛如刀尖上起舞,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但汤景延靠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力咬牙支撑着,不仅他如此,全团战士皆如此。
当初汤景延决定新增三十多名党员的做法,也在这一刻发挥了巨大作用。士兵们就是在党员同志的鼓舞下,面对敌人开出的香车、美女、钞票等诱惑,始终不为所动,确保了自己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9月中旬,在汤景延的挑拨下,姜颂平、张北生、李士群三人内斗加剧,李全军覆没,坐镇新四军指挥部的粟裕见时机已到,下令汤景延率团于29日撤回根据地。
临走之前,汤景延与其他几位同志商议后决定,让其中一个营长假借成婚之名,将日伪军官一网打尽。
那天晚上,特工站和日伪警察局的几个领导受邀前来汤景延住所聚会。中途,汤景延借故出去方便离开筵席,一早埋伏好的士兵收到指令冲进屋内,当场击毙三个汉奸。
汤景延则率领团部将特工全部俘虏,沈仲彝带领各分散点士兵侧面支援,在粟裕派出的南通警卫团接应下,汤景延率领全团安全回到根据地。
行动成功的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一个简讯:
“敌特6个月清乡失败,汤景延率部返回我军”。
旁人无法理解,这短短一行字,煎熬了160多个日日夜夜的汤景延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一切,粟裕看在眼中。他不仅召开庆功大会,表彰整个团部的贡献,
还下令给汤景延连升三级,提拔为“联抗”副司令的褒奖。
悲壮血洒长空
1945年,随着日本鬼子末日将近,慌不择路的日伪军们也作鸟兽散,但还是有不少顽固分子,铁了心要和正义之路背道而驰。
这其中,有不少是汤景延的故交。为了说服这些老相识迷途知返,汤景延派出大儿子汤新民前去游说。
没想到,对方不顾念往日交情,对汤新民痛下杀手,将他直接丢入滚滚长江中。
闻此噩耗的汤景延悲痛万分,想到孩子为国牺牲却连尸骨都找不到,他将满腔愤怒和悲伤化作革命斗志,鏖战在最前线等待胜利来临的那一刻。
1948年,汤景延与丁锡山在浙东山区一带与负隅顽抗的国军激战,不幸陷入埋伏中,同僚当场牺牲,他则受伤被俘拘押在监狱中。
敌人想尽办法依旧无法让汤景延服软,于是动了杀心。几个月后,伤痕累累、被折磨得瘦骨伶仃的汤景延拖着脚镣缓慢走向刑场,他的身后是一排举着枪支的刽子手。
那天的上海阴雨绵绵,汤景延大声唱着《国际歌》毅然赴死,虽然身中数枪,他岿然不动。
1948年5月14日,汤景延壮烈牺牲,享年44岁。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政府追认为烈士。距离他英勇就义61年后,他被评选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
当年他亲率众人深入虎穴抗日的功勋,并不广为人知,他们父子为革命胜利付出生命代价的壮举,也不是人尽皆知。时至今日,还有群众认为汤景延是个汉奸,但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党一直记在心里,身为后辈的我们也不应该遗忘。
参考资料:
中国江苏网:“汤团投敌”事件
中华英烈网:汤景延
江海明珠网:汤景延:潜伏魔窟的“传奇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