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学”(并非魏晋玄学)发展的过程中,西汉出现了一位宗师级的人物,他继承发展了卦气说,并提出八宫卦、纳甲的理论,为后世所遵沿用,被“玄学”领域奉为圭臬。另外,由于精准的预测,他深受汉元帝的信任。他虽然精通“玄学”,但却未能给自己带来福祉,反而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京房是谁
此人名叫京房,不过他原本叫李君明,是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人。京房早年间研读易学,并且拜梁人焦延寿为师。京房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学说充满着“天人感应”的因素,“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西汉永光、建昭年间,京房多次作出预测,都得到应验,因此深受汉元帝的信任,多次得到召见。
另外,京房还精通音律,把传统的十二律扩展成了六十律,他的名字就是通过“推律自定为京氏”。至于他在“玄学”领域的创举,之前已经做过介绍。总而言之,京房不仅是一位“玄学”宗师,而且是一位经学大家,是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当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但是他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得罪权贵
京房将灾异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借此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汉元帝说:“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笃信儒学的汉元帝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他采纳了京房的建议,于是让其负责此事。之后京房提出了《考功课吏法》,想以此作为考察官吏的标准。
汉元帝让百官对《考功课吏法》进行评议,结果遇到了问题,“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接着,京房又得罪了两位朝中权贵,他们分别是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充宗。京房曾向汉元帝提出此事,但优柔寡断的汉元帝并没有做出决断。京房担心留在京城会受到迫害,于是主动请求到地方上任职。
三、卷入案件
京房到地方任职后,他与汉元帝之间的沟通渠道被石显、五鹿充宗切断。之后不久,朝中就爆发了一场案件,直接让京房丧命。原来京房的岳父名叫张博,京房将自己在朝中的这些事情都告诉了他。另外,张博还是淮阳王刘钦(汉元帝异母弟)的舅父,他知道外甥想到京城去朝见,于是就想通过京房,“为淮阳王作求朝奏草”。
这件事被石显得知了,不过他并未没有发作,因为当时京房还在朝中,能够时常见到皇帝。因此直到京房离开京城后,石显才发作,“房漏泄省中语,博兄弟诖误诸侯王,诽谤政治,狡猾不道”,就连淮阳王刘钦也卷入其中。汉元帝当即将京房、张博等人逮捕入狱。最终,“京房及博兄弟三人皆弃市,妻子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