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的阅读,会奠定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青少年还需要阅读吗?他们的阅读习惯有什么变化?该如何引导?
现在的孩子如何读书
和过去相比,当前青少年阅读内容更为广泛多元,对动漫、科幻文学、科普百科类读物的关注显著提升。
“当代青少年每天都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同步成长’,阅读兴趣点也随之变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说,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也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阅读主题。
阅读载体的变化造就了新的阅读习惯。有孩子校内阅读以纸质书为主,在家则会用电子产品阅读。还有很多青少年利用课间、通勤等零散时间阅读网络文学,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在阅读之外,通过游学研学、参加航天夏令营、体验讲解员等实践活动获取新知。
此外,不少青少年很关注阅读中的社交性。社交媒体上,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书评短视频、播客讲书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很多人积极分享作为“少年讲书人”的独到见解。
不过,当今青少年仍面临自主阅读不足、阅读兴趣不够等问题。一方面,青少年课业压力大,阅读应试目的强。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挤占阅读时间。电脑游戏、手机短视频等对阅读的挤占与冲击显而易见。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的情况。有专家调研发现,初中生更倾向于浏览网络文学和娱乐化内容,经典名著阅读率在下降。
在全社会营造书香气氛
面对变化和挑战,有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提升成年人阅读素养,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在全社会营造书香气氛。
“应尊重新兴阅读形式,合理接纳青少年在阅读题材、风格方面的多样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建议,鼓励青少年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阅读感受,鼓励他们以同人写作、改编等形式回应文本,从读写共创中获得成就感及能力提升。
广东省少儿阅读推广人姚菲菲指出,教师不仅要引领孩子读出故事的趣味,更应该探索“读写结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带孩子们体会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迁移运用到日常作文中。
“成人应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质,以更好引导孩子。”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认为,成人也可阅读儿童书籍,更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还需学习科学阅读理念,更专业地给予阅读指导。
从开蒙识字到诵读四书,我国传统阅读教育讲究“次第”发展。徐鲁等专家建议,建立科学的分级阅读体系,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小读者可以从薄一点、插图多一点的图画书和故事书读起,尽量把每一本书完整读完。先建立起“读完一本书”的信心,然后慢慢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