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倩倩、黄洁如、通讯员李艳)“武汉的开放气度令人惊叹,这座兼具大江气魄与创新基因的城市,将成为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4月22日,2025武汉国际友城交流周开幕式上,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国际事务代表克里斯蒂安·拉雷尔·阿尔瓦雷斯感慨。这场国际盛会,汇聚了五大洲12国13城的政府代表,以城市外交为纽带,透过武汉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1979年,日本大分市成为武汉市结好的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在中日地方交往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46年过去,武汉的“国际朋友圈”已覆盖64国125城,友城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开幕式上,武汉市洪山区与奥地利格拉茨第二区签署合作备忘录,两座“大学之城”的握手,为这份名单再添新成员。
“我们城区拥有6万多名大学生,与洪山区的创新气质高度契合。”奥地利格拉茨市第二区区长安德里斯·尼切尔表示,广汽、小鹏等中国企业已在格拉茨投资布局,期待与武汉在科教、产业领域碰撞出更多火花。
行走在武汉市规划展示馆,俄罗斯萨拉托夫市代表基里尔·切尔维亚科夫连连赞叹:“我们有两座跨江大桥,武汉却已经建起12座跨江大桥。”这座伏尔加河畔的城市,正积极寻求与武汉在经贸、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
日本大分市的“武汉之森”里,知音亭茶香袅袅;德国杜伊斯堡的“中国武汉号”列车穿行欧陆;加拿大万锦的“武汉大道”车水马龙——这些友城交往的生动注脚,见证着武汉与国际伙伴的深情厚谊。“用中国话讲,大分可是武汉的‘初恋’呢!”日本大分市国际课代表清水佑纪的幽默推介,引来满场会心笑声。
第四次到访武汉的芬兰萨洛市代表特伊琪·莱托宁,对这座“科学之城”的蜕变印象深刻。“作为诺基亚的诞生地,我们特别欣赏武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远见。”她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城市更应成为和平合作的桥梁,而武汉与萨洛在交通枢纽、科技发展方面的相似性,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武汉市文旅局、生态环境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国际合作“机会清单”,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科创成果转化,从生态保护到文旅融合,全面展现城市对外开放的诚意与底气。数据显示,武汉已吸引31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92%。
从1903年西门子落户汉口,到永旺梦乐城、泰国正大等友城项目进驻,再到江汉路俄罗斯商品馆持续火爆,武汉始终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这座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正以更自信的姿态,书写国际交往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