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25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AI造假”“算法歧视”等治理难题,呼吁构建更完善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同时,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带来了新兴科技伦理问题,呈现出前移化、广泛化、深层化、不确定性强、专业性升级以及场景化凸显等新特征,为科技伦理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伦理治理需要走向专业应对、敏捷治理和全过程治理。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迫切需要科技社团发挥专业、组织、人才等优势,充当科技伦理治理、构建负责任创新生态的先锋。
科技社团在科技伦理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
科技社团作为专业学术团体,具有专业特长,且在科技伦理治理中具有组织、人才、交流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是专业优势。科技社团是由专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共同体组织,以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水平为己任。在科技社团中,汇聚了各领域顶尖专家,能够敏锐捕捉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风险,往往对学术前沿及交叉领域产生的伦理问题非常敏感且具有先觉性。在探索学科最前沿的过程中,凭借专业人才荟萃的优势,科技社团往往能率先察觉科技进步中伴生的伦理挑战,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应对措施。比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设有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定期组织人工智能、法律、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并举办人工智能与科技伦理线上培训班;中国计算机学会拟定并发布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伦理与行为守则》,并一直推动计算机领域伦理规范的落实与实施,探索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规范的方法。
其次是组织优势。科技社团得到专业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认可,组织机构健全,具有成熟的机构网络与动员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影响力和组织优势,引领顶尖科技工作者对专业前沿领域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并高效地组织科技伦理研讨、培训等活动。而且,其第三方优势使其能更公平客观地进行科技伦理评估,并为社会所认可。
第三是人才优势。科技社团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集聚了高层次的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科技社团可以在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如项目立项、科研过程、成果发布等,拟定行为规范,并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确保科技活动符合伦理规范。
第四是交流优势。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为科技伦理治理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与国际科技社团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国外科技伦理治理的做法,同时也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成果和贡献,提升中国在国际科技伦理治理中的话语权。近三年已有17家国际科技组织在华成立,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大力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竞选竞聘和任职履职,做大国际科技“朋友圈”。目前,科协组织体系已有两千多位专家在国际组织任职。
科技社团发挥科技伦理治理先锋作用的路径探析
科技社团融入科技伦理治理,是科协组织落实党中央部署、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在成立科技伦理治理专门委员会或分支机构、制定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举办科技伦理系列活动(论坛、座谈会)、筹建中国科技伦理学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针对新形势下科技伦理治理的要求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科技社团基于自身的独特优势,在科技伦理治理中发挥先锋力量,需要开展系列工作。
第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伦理规范。中国科协所属科技社团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和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的责任,核心任务之一是引导科技工作者遵守科技伦理规范。科技社团应当发挥其影响力,注重价值引领,凝聚共同价值观,引导会员坚持科技伦理底线,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主动接受科技伦理审查与监管。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独特作用,把科技伦理等方面的要求融入科协组织吸纳、表彰、推优、举荐、选树等工作中。此外,科技社团要发挥组织优势,建立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在职培训制度,构建精准化的培训路径。
第二是强化科技伦理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科技社团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集聚的精英人才,应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开展科技伦理研究。定期举办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伦理研讨会,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科技伦理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各专业科技社团需加强其学科领域内科技伦理的研究,提前识别潜在风险,整理相关问题,界定伦理底线,并及时制定相应领域的伦理规范。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和开展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根据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率先开展研究,提出迅速、灵活的调整建议,增强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中的策略顾问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平台的作用,围绕科技伦理治理设置相关议题,举办高端专业学术会议,以便汇聚更多科技人才,将研究推向深入。科技社团还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界、企业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第三是制定发布专业领域科技伦理规范指引,推动行业自律自净。科技社团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动员优势,制定本领域的科技伦理审查具体规范和指南。通过组织领域或行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等,引导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合规地开展科技活动。这将促使科技从业人员从外部规制转向内部自我约束,增强个人的伦理意识,从而实现自我规范。同时,作为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集聚平台,科技社团需要构建系统、有效且普遍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科研失信、伦理失范预警机制,旗帜鲜明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学共同体自律自净。建立有效的职业伦理规范和失信惩戒体系,对不符合科技伦理的行为进行公开惩戒,以此推动行业和领域形成普遍接受的科技伦理标准。科技社团可以对本领域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第四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科技社团作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重要力量,要抓住机遇,争当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的先锋。加强与国际科技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伦理治理经验,提升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国际化水平。要充分认识到科技伦理规则制定权的重要性,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并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加快世界一流科技社团和中国倡导的国际科技组织的建设,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科技促进人类福祉的理念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提升我国在世界科技伦理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五是厚植科学文化土壤,提升全社会的科技伦理意识。弘扬科学文化,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科技伦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是提升社会整体伦理素养、促进科技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多样性的科学传播渠道、平台和形式协同,推动科技伦理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社会文化,提升公众的知识水平与道德认知,增强社会公众对科技进步伴随而来的伦理考量的认知与理解,共同塑造负责任的科技创新环境。例如,科技社团可以搭建公众参与的科学对话平台,制作科普视频、漫画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伦理风险。
科技伦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技社团凭借其独特的组织、人才和交流优势,应成为价值引领者、文化塑造者与全球协作的桥梁,在科技伦理治理中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凭借其专业性、组织力与全球视野,必将为科技伦理治理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者 | 吕科伟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