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丐帮帮主乔峰,有一位结拜大哥叫耶律洪基,此人重情重义,乔峰契丹身世之谜曝光于天日,深受大宋豪杰猜忌和排挤,因缘际会之机结识身为大辽国主耶律洪基,并义结金兰。
随后耶律洪基封乔峰为南院大王并下令乔峰征宋,乔峰抗命不遵,皇帝耶律洪基将乔峰下狱羁押,幸得虚竹、段玉等人前来营救,乔峰逃出生天。
耶律洪基发现后亲率大军追赶至大宋雁门关边境,无奈之下,虚竹、段玉使出腾挪飞步挟持了耶律洪基,碍于所迫的耶律洪基只得折箭立誓永不侵宋,同时指责乔峰不忠不义,不配做契丹子孙,羞愧不已的乔峰,遂以箭自戕.......
这是电视剧《天龙八部》中对耶律洪基的描写,虽然耶律洪基这个人在《天龙八部》中着墨不多,但他似乎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重情重义、霸气十足、极为好战的刻板印象。
然而历史上的这位辽道宗耶律洪基和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身为苍狼民族的首领,他却有着温润如玉、恪守孝道的性格;他为人严厉刚毅,却有着南朝士人诗词歌赋的文人情怀,对汉文化推崇备至,甚至一度将国号改为“大辽”,死前在佛像上镌刻“愿后世生中国”的遗言,临终之时告诫皇储耶律延禧:“南朝(宋朝)通好岁久,汝性刚,切勿生事。”
苏辙曾评价道:“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宋)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壹
公元1032年(景福二年),耶律洪基出生于剌河源,是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六岁那年,耶律洪基被父皇耶律宗真封为梁王。
梁王这个封爵正是其父皇辽兴宗尚为储君所受爵位,可见耶律宗真对这个孩子的偏爱。
成年后的耶律洪基生性沉稳、果敢刚毅,辽兴宗耶律宗真愈发喜爱。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兴宗病危,乃下诏长子耶律洪基继承大统,旋即驾崩。
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古代,权力的诱惑就如同毒瘾发作,让人完全丧失免疫的能力。冒顿为获取匈奴至高无上的单于统治权不惜射杀生父;杨广为独揽大权甚至对着病危的父亲痛下杀手。可见生在帝王之家的王孙贵胄对权力有着天生的致命渴望。
然而,对于这位刚刚及冠之年的少年来说,父皇的病逝无疑给他精神上造成了致命地打击,想到平日里父亲的音容笑貌,耶律洪基紧紧抱住棺椁痛苦流涕,连续多日不肯离开棺椁半步,在群臣的劝谏下耶律洪基终于迈着艰难的步子开始了人生的临朝听政。
贰
即位临朝的耶律洪基加封自己的叔叔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可免拜皇帝,并赐金券、四顶帽及二色袍,可以说当时的耶律重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名副其实了。
然而一颗谋逆的种子此时却在耶律重元的内心慢慢萌芽了。
照理说待遇优渥权倾一时的皇叔耶律重元应该感恩流涕,尽心匡扶侄子耶律洪基了,不应该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为何耶律重元仍欲壑难填?
这一切还得从辽兴宗耶律宗真说起。
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辽兴宗的生母萧耨斤为了牢牢掌控朝中大权,预谋通过发动一场宫廷政变废辽兴宗耶律宗真,立小儿子耶律重元为帝。
就在萧耨斤等人紧锣密鼓地筹划过程中,萧耨斤的小儿子耶律重元发现了母亲的阴谋,于是就向当朝皇帝耶律宗真告密,及时获得第一手情报的辽兴宗耶律宗真迅速挫败了这场由生母萧耨斤操控的阴谋。
耶律宗真也由此获得了辽兴宗的极大信任。
一次,耶律宗真与耶律重元兄弟二人在御花园中开怀畅饮。
大凡酒桌胡吃海喝免不了会侃侃大山,吹吹牛皮,拉拉家常。
比如说小时候张三一次趁着李四不注意将李四推进了水塘,李四掉入水塘后弄得一身泥。
这个事情你记得不?喔!我记起来了,我还记得有次下大雪,我将雪球偷偷塞进了你的衣服里呢。
两人哈哈大笑,越聊越尽兴,酒至半酣,二人酩酊大醉,耶律宗真酒劲大发随手一挥:皇弟啊!你告发有功,以后这大辽江山就由你来接班了。
耶律重元非常高兴,可是他忘了中国人的习惯,酒桌上的话只能信一半,有时一半都不到。
耶律重元后来估计会想:当时实在应该签个合同的。
辽兴宗驾崩后,并没有履行与耶律重元之间的合同,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耶律洪基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耶律重元心里苦啊!但谁叫人家是皇帝,叫苦喊冤也只能私下发发牢骚吧!只怪自己没有当皇帝的命。
但牢骚发多了,听的人就会当真。
而把这个牢骚当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耶律重元的儿子涅鲁古。
于是有趣的场面出现了。
一边是耶律重元每天牢骚不断,抱怨哥哥没能信守诺言传位给自己,另外一边则是儿子涅鲁古每天鼓噪老子耶律重元谋反称帝。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耶律重元是懂滴。
但是人性本能的贪欲和大行皇帝耶律宗真答应百年之后立自己为帝的酒后戏言再一次钩起了重元的熊熊贪欲之火。
似乎在自己的世界里,继承帝位本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但现在侄儿耶律洪基骑在了自己头上作威作福,横竖怎么看这个小皇帝都不顺眼。
终于在儿子涅鲁古的撺掇下,父子二人开始了谋逆大计。
大凡谋反事先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一旦不成功可是要掉脑袋的。
重元和涅鲁古的谋反说明书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重元假装生病。由于重元是功勋元老,作为侄子的耶律洪基肯定会前来探望。第二步,套用千百年来古人屡试不爽富有创新精神而又拘于老套的戏路-----埋伏刀斧手。
待耶律洪基进账嘘寒问暖之际,掷杯为号,刀斧手齐齐杀出将耶律洪基砍为肉泥。第三部,砍死皇帝耶律洪基后杀死全部刀斧手,并栽赃嫁祸指认刀斧手为刺客。
这样一来可谓功德圆满,计划天衣无缝了,自己就可以顺利登基为帝了。
这个计划看似无懈可击,其实漏洞百出,重元和涅鲁古父子很快就要尝到失败的苦果了。
正当耶律重元和涅鲁古父子沉浸在皇帝美梦中的时候。
一场变故,突然打乱了父子二人精心的布局。
引发场变故的是一个叫耶律良的小吏。
耶律良是皇太后身边的跟班,一次他无意中得到了重元父子谋反的诗文,耶律良大惊,探清了父子二人谋反的计划。
于是连忙进宫向皇帝耶律洪基告密,耶律洪基死活不信自己的弟弟重元会谋反,心想:他要是谋反母亲萧耨斤在世的那会儿,他重元早就当皇帝了,哪还轮得到我!
精明的耶律良就向耶律洪基建议:“要识破重元是不是真心谋反还不简单嘛,让重元的儿子涅鲁古来觐见陛下,涅鲁古敢来就说明没有谋反之心,反之就确凿无疑嘛”。
涅鲁古接到皇帝耶律洪基的诏书后,后背冷汗直流,以为谋反计划泄露,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当场扣押了皇帝的使者。
这使者也不简单,趁着看守松懈割断绳子逃了出来报告了重元和涅鲁古谋反的情况。
重元父子发现谋反阴谋败露,手忙脚乱中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又脑残的举动------率领400人进宫杀皇帝!
不用说,这种花样作死的聚众谋反很快被镇压了下去,无路可逃的耶律重元只好拔剑自刎。
一场过家家似的叛乱就这样被耶律洪基轻松搞定。
叁
大辽作为由外族建立的中原政权,一直以来崇尚武力的风气极为兴盛,然而到了辽兴宗耶律宗真这一代,中原儒家文明的博大精深让身为契丹人的辽兴宗非常痴迷。
因此备受宠爱的耶律洪基正是在父亲耶律宗真自小儒家文化熏陶之下,也越发痴迷中原儒家文化。
耶律洪基本人的诗词文化修养也有着高深的造诣。
一次大臣李俨作了一首《黄菊赋》,耶律洪基接过诗句不假思索回赠了一首《题李俨黄菊赋》:
昨日得卿黄菊赋
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
冷落西风吹不去
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格高调远,意境清妙。因此后世文人公认耶律洪基为大辽诗词造诣第一人。
辽道宗耶律洪基除诗词歌赋造诣浑厚,潜心礼佛外,他一生最大的梦想莫过于成为一名南朝文人雅士。以至于临终前在佛像背面刻字:“愿后世生中国”,这里的中国就是指当时的宋朝。
正是由于耶律洪基一心向往博大深厚的中原儒家文明,因此在对待辽宋关系上,耶律洪基始终主张与“互守成规,义诺一家,共思于悠永”。
就连唐宋八大家的苏辙评价:“在位既久,颇知利害。与朝廷(宋)和好念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大辽国祚二百一十年,共传九帝,自耶律洪基的爷爷辽圣宗耶律隆绪以降,辽宋两国在文化上逐渐趋于融合,两国边境战事不再,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史载,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此时的辽宋可谓真乃兄弟之国,自小生长于帝王之家的耶律洪基自然深受祖辈们中原儒家文化熏陶,因此才发出:“愿后世生中国”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