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仲文混了一辈子,到64岁高龄,才混到从九品的仓库管理员!没想到,本该回家抱孙子的年龄了,陶仲文竟然才真正开启他的辉煌事业,简直跟姜子牙有得一拼。后来又被加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恭诚伯”,儿孙及弟子多人因他得到擢拔,死后还获得了“荣康惠肃”的谥号。
嘉靖身边的方士们,大多下场悲惨,如段朝用、龚可佩、蓝道行、王金、元玉等。靠玄幻的骗术可显贵一时,终究躲不过宿命。那么“大器晚成”的陶仲文,为何二十余年荣宠不衰呢?后世有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嘉靖皇帝对陶仲文的“政治隔离”保护了他
看看《明世宗实录》嘉靖皇帝的记载:“神圣不世出之主”,以方术取悦于嘉靖的道士们,大多是不甘寂寞,险中求富贵之徒。本来进入帝国上层交际圈,想独善其身就已经很难,更何况这些人还主动卷入斗争。
比如由陶仲文推荐的龚可佩,因为锋芒毕露,得罪了中宫太监,结果被诬陷杖杀,尸体被野狗吃光,比如被嘉靖称为“蓝神仙”的蓝道行,公然与严嵩为敌,结果被老狐狸严嵩设计害死。
大概出于以上教训,嘉靖虽然很宠幸陶仲文,但“不欲令预朝政”。地位捧得很高,荣誉高得吓人,就是不让他参与朝政,安心做“科研”。应该说嘉靖帝很聪明,陶仲文如果有政治才能,也不至于一辈子都没摆脱“吏员”身份!
况且朝中不缺大臣,缺的是能帮助嘉靖升仙的“专业人才”。读书人一抓一大把,陶仲文这样的“专家”是稀缺资源,不能浪费在朝政中。
二、陶仲文的小心谨慎是自保的关键
《明史》记载:“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缜密,不敢恣肆。”这一点,是陶仲文有别于其他方士们最显著的地方,也是他长期隆宠不衰的内因。陶仲文的性格本就不是善于专营之人,否则不会一辈子在官场最底层混日子。加上人近暮年,阅历让他也更成熟,没有得志的猖狂,更没有少年的浮浪。
陶仲文告病前,将历年来嘉靖帝赏赐给他的蟒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全部归还给皇帝。这个做法,就显示了陶仲文对富贵荣华的淡定之心,以及对嘉靖皇帝的恭谨。嘉靖帝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极其聪明,威严不测,谁想跟他玩心眼几乎是自寻死路。
陶仲文在他身边见识多了,恐怕内心也是充满了恐惧感。正是这种畏惧和恭谨,让嘉靖帝对陶仲文格外赏识,也是几十年屹立不倒的个人因素。
三、嘉靖的私生活需要陶仲文“助力”
奇怪的是,陶仲文虽然备受宠幸,但却不见多少实打实的“科研成果”,所以后人对此一直疑惑不解。明朝文学家王世贞认为,嘉靖对陶仲文的宠幸不衰,是有特殊原因的,根据《明实录》中的记载:“仲文立朝几二十年而不废,唯其呈现内宫子嗣延法为最,传今上之降复出此,信然!”
意思是嘉靖皇帝床上功夫一流,生儿子却不行,是陶仲文帮他实现了子嗣茂盛的愿望,并说隆庆帝体格健壮,就是当年陶仲文的功劳。后人对王世贞的说法深以为然,还说后世的达官贵人们,对陶仲文的“固本精元汤”趋之若鹜。其实,王世贞说话一点不靠谱,完全拿这事当《金瓶梅》胡编乱造了。
我们来看一下,文献《明会典》中的记载嘉靖帝的子嗣情况:
嘉靖帝一共八个儿子,五个女儿。八个儿子中,只有二子朱载壡(去世时十六周岁),三子朱载垕(隆庆帝,去世时三十五岁),四子朱栽圳(去世时二十八岁),三人成年,其余五子都是早夭。且三个儿子,只有隆庆帝有一子朱翊钧,朱载壡和朱栽圳都绝后。
嘉靖皇帝有多少妃嫔呢?有明确姓氏记录的八十二位!八十二位女人(不算没有名分的女人),只生了十三个儿女,大多还夭折了,孙子辈更是少得不好意思说出口!
请问王大作家,陶仲文的“子嗣延法”效果在哪里?隆庆帝三十五岁就驾崩,体格强健之说根据又在哪里?陶仲文的“科研成果”,不但没让嘉靖帝生育能力增长,反倒让死亡率提高到百分之百,这分明是凶手,王世贞的说法完全不靠谱!
总结:
自古以来,方士这个另类的群体,虽大多结局悲惨,但一直累世不绝,说白了都是特权阶级的欲望作祟。陶仲文因为个人的阅历,让他有一个小心谨慎的态度,加之嘉靖皇帝的可以保护,和“特殊需求”的满足,竟然二十余年龙宠不衰,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参考文献:
1.《明史》
2.《明会典》
3.《明世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