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40%.一样高,血脂控制不佳很容易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将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健康非常重要。
血脂的指标很多,其中胆固醇对健康的危害最大。在平时的血脂检测中,胆固醇有很多种。今天,这些胆固醇都代表什么意义,多高需要吃药,吃什么药?,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总胆固醇:它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量。影响总胆固醇水平的因素有:年龄:胆固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以后一般不上升,反而会下降。性别因素:中青年女性胆固醇水平普遍低于男性。绝经后,女性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同龄男性。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可明显增加总胆固醇水平。遗传因素:许多家族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即使这些朋友非常瘦,饮食健康,他们的总胆固醇水平仍然会高于正常水平。总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但不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准确。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总胆固醇的因素也会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酯蛋白可引起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沉积在损伤部位,转化为泡沫细胞,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评价动脉硬化风险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总胆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视为动脉硬化的主要评价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唯一对身体有益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将血管壁中的胆固醇输送到肝脏。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血管中的胆固醇水平越低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因素有:肥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吸烟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状态可伴有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常伴有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运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也有报道称,少量饮酒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但张医生不建议朋友们尝试这种做法。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也就是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就越低。
并不是说胆固醇水平升高了就需要药物治疗。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4.1以下,总胆固醇在6.2以下,是不需要服用药物的只需要合理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戒除不良习惯,就可以完全使胆固醇水平恢复正常。但是,一旦某项指标高于上述范围,就需要用药了。常用药物如下:
他汀类药物:三代中有七种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为这两种药降脂作用强,服用方便,所以用的朋友比较多。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管中的胆固醇含量。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降低轻度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依折麦布:单用依泽替米贝的降脂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统计显示,单独使用依泽替米贝可以降低约8%的胆固醇水平。所以医生一般不建议高血脂的朋友单独使用。一般当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时,会选择与依泽替米贝联合使用,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水平。PCSK9抑制剂:这是最新的降脂药物。很多朋友都知道这类药物比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更强,但其实这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能比他汀类药物带来更强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美中不足的是价格非常昂贵,目前无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血脂康:中成药经典降脂药物,提取自红曲。其结构与他汀类药物相似,降脂强度不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但副作用小于这两种他汀类药物。以上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其他降脂药用的比较少,这里就不多描述了。服用降脂药物,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以下比较理想,如果过去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以下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有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都是偏低的,常规来说,如果高密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0以下,那么其转运胆固醇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动脉硬化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更大的问题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明显地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要想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上来,必须通过生活干预的方式来进行调整。血脂化验中常用的3个指标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人体的血管有保护作用以外,其他胆固醇升高都会造成动脉硬化,危害人体健康,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1,总胆固醇高于6.2,就需要服用药物治疗了。可以选择的药物有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和血脂康。由于药物应用比较专业,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关于“血液中的三种胆固醇都有什么意义?高了应该用什么药”的问题,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您赞同张医生的观点,欢迎您关注、点赞或留言,创作不易,感谢支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或看法,也欢迎您在留言区留言,好的问题,也是我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期待着您对我的帮助,我是神外医生张伟,我们下次再见。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健康热力计划##谣零零计划##生命召集令超能团#@月光海棠@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于福田医生
上一篇:大白菜粉条炖鸭的做法
下一篇:活的帝王蟹保存方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