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治疗癌症始于20世纪初,1940年后开始出现。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化疗药物都属于这一类。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几十种,作用机制不同,但不管作用机制如何,其作用都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细胞,所以对癌症有很好的疗效。化疗、手术、放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三大基本手段。虽然在今天,重要的分子突变经常被用于筛选潜在的新药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但化疗仍然是许多癌症患者抗癌药物治疗的基石。
在化疗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目的:化疗的第一目的是治愈癌症,也就是让肿瘤或恶性肿瘤消失,不再长回来。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第二个目的就是控制病情(抑制癌症的生长和扩散),为癌症患者提供最好的生活质量。癌症到了中晚期有时候是无法治愈和控制的,治疗的目的只能是缓解。缓解是指使用化疗药物减轻癌症引起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药物根据药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和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6类:1-细胞毒性药物:烷化剂,通过其氮芥基因作用于DNA和RNA、酶和蛋白质,导致细胞死亡。2-抗代谢物:这类药物在核酸代谢物与酶的结合反应中相互竞争,影响和阻断核酸的合成。3-抗生素。4-植物抗癌药。5-荷尔蒙。6-杂项。
(一)烷化剂
烷化剂是第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其细胞毒性主要通过与DNA分子直接形成交联而影响DNA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和死亡。
这些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有治疗作用。
烷化剂主要是白消安、顺氯氨铂、环磷酰胺(癌得星)、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二氯甲二乙胺(盐酸氮芥)和丙氨酸氮芥。.
(二)抗代谢类药物
这些药物类似于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但没有功能,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的生物合成和利用,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可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主要是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环胞苷。.
(三)抗肿瘤抗生素类
邻近DNA双链的碱基对的插入导致DNA双链的解离,从而干扰DNA转录和mRNA的产生。
抗肿瘤抗生素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癌症的治疗。
主要是蒽环类抗生素,博来霉素、更生霉素、红必霉素、阿霉素和黄胆素。.
(四)植物类抗癌药物
植物抗癌药主要与肿瘤细胞核内的微管蛋白结合,干扰细胞增殖。
植物抗癌药常与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各种癌症。
主要是长春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足叶乙苷和威蒙。.
(五)激素类
内分泌激素,如雌激素、孕酮、睾酮等,与细胞内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一些激素依赖性肿瘤的生长,如乳腺癌脑转移、前列腺癌脑转移患者使用相应的激素,就属于这一类。
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当激素被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其生长时,可被视为化疗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包括强的松和氟米松。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孕酮和雄性激素。
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药物,属于化疗的特殊范畴。
(六)杂类
其他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不属于上述类别。
这些包括门冬酰胺酶和视黄酸。
一表概述常用化疗药物细分及副反应
注:铂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不属于烷化剂,但其作用方式与烷化剂相似,所以也有人把它们归入烷化剂。由于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反应与上述药物截然不同,因此没有将其纳入该表。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2)骨髓抑制:'s骨髓抑制主要是指骨髓中血细胞前体的活性降低,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血细胞的寿命很短。为了及时补充血细胞,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需要快速分裂产生足够的血细胞。化疗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所以会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3)心脏毒性:
g>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4)神经系统毒性:患者可能会出现肢端麻木、或者感觉迟钝、头痛、烦躁等不良反应。
(5)其他不良反应:如还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脱发等。
因为化疗的毒副反应,让很多人恐惧化疗,不接受化疗。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除了化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化疗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少,并且多数不良反应有了应对的处理方式。
例如:
目前,医学对恶心、呕吐的处理是及时给予止吐药。现在对呕吐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激素、胃复安等。同时,如果化疗过程中病人食欲很差,应该适当补充营养,可以进行静脉补液,并应用保护肝脏、肾脏的药物。
化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注意是否合并存在肠道感染,如果存在感染则应该使用抗生素,没有感染的单纯腹泻的病人给予止泻药物。为避免严重腹泻导致的脱水和营养不良,应该进行补液。出现便秘时可以服用缓泻剂,还应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以润肠通便。
在化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化疗可以使人体造血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白细胞和(或)血小板降低。对白细胞降低的患者应该采用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使用促进骨髓中白细胞增殖的药物;血小板严重降低者应该输血小板来预防严重的出血。严重的贫血者应该进行输血。注意,普通剂量的辅助化疗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的摄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口服;外敷;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注射;动脉注射(进入动脉);鞘内注射(通过脑脊髓流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胸膜注射(进入胸腔);腹膜注射(进入腹腔);膀胱注射(进入膀胱);阻断注射(进入肿瘤)。
医生会决定最适合病人的药物种类、剂量和操作方式,以及治疗周期。医生的这些决定取决于癌症的类型、部位、癌变程度、对人体正常功能的影响程度以及病人的健康情况。
化疗方案可以单用一种药物,也可以合用几种药物。对大多数癌症病人,医生都会合用几种药物。几种药物合用,可以几种方式攻击癌细胞,从而比单用一种药物更有疗效。不同的药物可能导致不同的副作用,使用几种适度剂量的药物导致的副作用还可以忍受;不像只使用一种剂量很高的药物,导致的副作用非常严重,甚至对某种重要器官造成永久损害。医生给病人的药物剂量既要能治疗癌症,又要使副作用降到最小。医生会避免使用具有类似副作用的药物。
为了更好地合用几种化疗药物,医生必须考虑化疗药物之间以及化疗药物与别的药物(包括维生素和非处方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某种情况下,这些相互作用会加重副作用,或妨碍化疗的效果。因此,病人在服用维生素和非处方药时,应告诉医生。
所以,医生对癌症患者的建议:
1.化疗时,如果医生没有为了某种原因给你开维生素,你就最好不要自行服用。
2.化疗结束后,询问医生何时可以服用维生素。
3.病人食用平衡饮食,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以上是关于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归纳,化疗对癌症患者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利弊相依。化疗药物的作用是全身性的,对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有重要价值,也是延长患者生命,或通过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一种治疗手段。但能否承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则需要与医生的充分沟通,让医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化疗的可能性,更要照顾好病人的情绪,配合医生治疗,积极战胜病魔!
来源:丁丁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