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自学导引任务单: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电荷以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初步了解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
[学习任务1]
首先,教科书第32-34页& quot导体和绝缘体& quot以上,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有多少种电荷?什么是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4.收费金额是多少?它的单位是什么?
5.验电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6.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你带什么电?
7.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2]一起探索
1.现象探索:生活中的摩擦起电
探索性实验:用头发摩擦塑料梳子,靠近小纸片。
现象:塑料梳子会吸引小纸片。
总结:摩擦力可以使物体& quot带电& quot(或带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我在生活中见过摩擦起电的现象。
电风扇的叶片下经常有很多灰尘。
(2)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一层灰色;
在干燥的冬夜脱下化纤毛衣,会发出噼啪声,如果在黑暗中,会看到小火花。
3、现象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看视频)思考下列三个实验
视频加载.
实验一:两根擦了丝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现象:相互排斥
解析:用丝摩擦的玻璃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实验二:把两根擦着皮毛的橡胶棒靠得很近。
现象:相互排斥
解析:被皮毛摩擦的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实验三:擦了丝的玻璃棒和擦了毛的橡胶棒靠得很近。
现象:相互吸引
解析:擦了丝的玻璃棒和擦了毛的橡胶棒一定带不同种类的电荷,不同种类的电荷相互吸引。
结论: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定律
4、了解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棒、金属箔。
(2)验电器原理:同性电荷相斥。
从验电器的张开角度,可以判断电荷的多少。但是验电器不能测试带电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5.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6、摩擦起电的本质
视频加载.
本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会失去电子,这样与之摩擦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这样,两个物体都会带电。所以摩擦起电并不产生电,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任务3]阅读课本第34和35页,完成下列空格:
观看导体中电荷定向运动演示实验(观看视频)
视频加载.
(1)电荷在金属棒中运动。
(2)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如:人体,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如:玻璃、塑料等。
(3)金属传导取决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界限。
(4)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导体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的电荷几乎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本节知识网络:
上一篇:1升柴油等于多少斤等于多少千克
下一篇:水缸里怎么种植莲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