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检查心脏的基本功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等。凡感到胸闷、心悸、心慌、头晕、心前区不适或疼痛者,将由医生安排做心电图检查。
以及检查报告上的线条和‘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等字样。让考官很疑惑。心脏正常还是不正常?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约20%~70%的人可见室性早搏;
50%~80%的人可见房性早搏;
2%~8%的人有持续性一度或二度型和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28%~34%的人可见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
2.根据医疗报告,
40%~60%的人有窦性心律不齐,尤其是年轻人;
5%~15%的人有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抬高和压低的比率可区分为15%~23%和10%~30%。
以心律不齐为例。如果你在检查前一天喝了几杯浓茶或咖啡,你可能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此外,情绪激动、惊吓和精神紧张也会引起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
检查提示的‘窦性心律’、‘早搏’、‘窦性心动过缓’这几个词不用太担心。比如健康人群中也有相当比例的早搏,而且比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约90%的老年人可出现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如果检查前饮酒、喝咖啡和茶、运动、情绪激动甚至便秘,都有可能发生早搏。
当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提醒:心电图结果仅反映心电图活动的冰山一角。虽然不能排除相关疾病的可能,但不一定是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反映。所以大部分心电图出现问题后,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去心血管专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当心电图显示典型的缺血心电图模式或心肌梗塞模式时,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但在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心电图无明显异常,但确实患有冠心病,甚至出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如下:
1.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够高,尤其是对于早期冠心病患者,因为只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到相当程度时,常规心电图才会出现心肌缺血改变。
2.超过一半的典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正常”的静息心电图;冠心病非发病期的心电图检出率仅为30%~50%。往往需要通过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来增加心脏负荷,以诱发明显的心肌缺血,尤其是心电图改变。
3.部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由于心肌缺血范围广,心电图异常相互抵消,及时发生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仍可能正常。
所以,如果有必要,应该再安排一次时间做运动心电图或24小时心电图等高阶心电图。
T波的大部分轻微变化都是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找出原因。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T波明显升高,可能是早期心肌梗死或高钾血症。t波压低或倒置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更年期)、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心肌病、神经功能障碍、药物影响等。
总之,心电图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判断。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检查结果也没必要太紧张。但对于基础心脏病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心电图有明显异常,应引起足够重视。
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