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称为5G应用元年。2019年6月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全球最大的5G移动通信网络正式开始应用和建设,5G时代开始。但在5G时代来临之前,人类已经开始想象6G时代,所以2019年也可以算是6G研发元年。6G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5G的延伸。理论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TB。预计2020年开始研发,2026年投入商用。6G移动通信是多用户、多小区、多天线、多频段的复杂传输系统,主要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一、6G特征及其局限性
2019年3月24日至2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顶级无线通信专家齐聚芬兰列维,参加由芬兰奥卢大学主办的全球首届6G峰会。清华大学教授牛志生指出,6G网络需要更多的基站,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作为移动云服务器或基站,建立一个可以快速部署的无线网络,不仅可以服务于汽车自动驾驶,还可以与汽车内外进行通信。陈江成表示,华为相信6G时代将超越& quot物联网& quot在5G时代,实现& quot互联网的一切& quot(简称IoE),即整个人文社会与外部物理世界会紧密相连,所以6G数据不是一个个的大数据,很可能是无数个小数据汇聚成大数据。在通信维度上,除了更高的速度和更宽的频谱,6G还应该扩展到陆海空。何继光认为,将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如资源分配、信道编解码等,是一个新的热门方向。何世海说,华为还提出了利用6G时代通过大脑思想控制联网物品、利用WIFI和基站进行无线充电等概念,甚至设想发射一万多颗低轨小卫星,实现覆盖全球的6G通信的设想。他认为5G的传输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Gbps,但这还不够。随着& quot万物互联& quot,传感器的数量会是天文数字,数据量会越来越大。陈江成举例说,比如现在的虚拟会议,只能看到和听到对方。随着诸如& quot触觉网络& quot,未来的虚拟会议将要求能够互相触摸,甚至可以闻到气味,这就要求传感器的数量和通信速度都要大大提高。智能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应用也要求时延越低越好,6G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就像萨里大学在会上提出的概念,如果要实现一个人的高清全息投影,传输速率要达到4.62Tbps,远远超出5G的能力,6G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
整体来看,本次6G峰会的理论概念比较强,并没有太多的实际应用价值。相比较而言,最近的《传播杂志》《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篇文章更系统、更全面、更实用,似乎有更先进的理念。本文认为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需求差异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但1G~5G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6G移动通信需要对人的主观体验进行量化建模和分析,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信息处理和传输,从而构建智能通信网络。本文认为,6G的前期将是5G的拓展和深化,以AI、边缘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实现智能应用和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虚拟现实、虚拟用户和智能网络的功能。此外,在人工智能理论、新兴材料和集成天线相关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朗
本文认为,6G不仅包括5G涉及的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三大核心要素(人、机器和物),还包括本文定义的第四维度要素——Genie,它基于实时收集的大量数据和高效的机器学习技术,完成用户意图的获取和决策。Genie可以作为6G用户的AIA,提供强大的代理功能。由于不受智能终端具体物理形态的限制,Genie优于VPS并包含了VBS和BSS的完整功能,具有为用户构建个性化自主沉浸式立体声代理的能力。Haddadin等人提出触觉机器人网络作为人类虚拟世界的多维智能体,通过各种触觉方式收集和识别人类意图。Genie是在人、机、物全方位融合的基础上存在的,可以覆盖任何物理空间的实体,包括可以作为通信和计算节点的物理实体。Genie通过物理空间资源感知用户和环境的多维度信息,实时构建虚拟精神空间中的用户行为特征、决策偏好模型等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虚拟业务场景,代表用户实现相应的需求。
不难看出,《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号文虽然乍一看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还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文中所谓的精灵,仍然只是可以使用6G无线通信技术的人工智能,而这个在他们看来是最高功能性的东西,仍然没有涉及到人类自我、肉体、精神(灵魂)的问题,显然与我们所说的新文明的极端技术相去甚远。
至此,我们发现人类所期待的所谓6G,无非是更高的传输速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也没有更新鲜的内容了。按照这个思路,即便是7G、8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也没有实质性意义。这些外化在生活中的东西,对人类的生活和自我精神没有实质性的介入,最多是传播速度更快,虚拟现实更逼真,人工智能更接近多样性,人类的生活更方便。除了继续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让现实更加虚拟化之外,我们并不会因为这些通信技术的完善而面临更加严重的辐射环境。而且基于这个方向的虚拟移动通信技术会让人类无限远离现实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
二、极限技术将在6G时代中使“虚拟
世界”回归“本真世界”人类迄今为止的1G—6G移动通讯全部都是虚拟通讯,但任何事物的变化不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变化,当量变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进行质性改变,否则就有可能跑偏走向邪路。我们认为,人类在无线移动通讯方面不可能永远只会仅仅局限于传播速率、现实虚拟性进行数字代式更新,当通讯技术发展到6G代以后,移动通讯方式将发生质变,此时的移动通讯将会使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发生本质性变化。正常情况下,6G以后将不再是7G,而是以真实信号为主的超代通讯,英文为SuperGeneration,缩写SG。SG通讯将全面超越原来的虚拟通讯方式,采取以真实信号为主的本真通讯方式,堪称为SG超级通讯。
人类通讯速度改进和现实虚拟化好不好?当然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这样追求量的改变,那么就会越来越出现越来越多的负面作用。信息时代使人类加速来到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人类所有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模拟化、人工智能化的处理。表面上看,人类所面对的世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便捷,但实际上却更加远离了真实的世界,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当人类所接受的都是被进行了认为加工虚拟化的世界时,人类将可能会自我封闭了通向真实世界得的通道,继续发展下去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新文明同样诞生于虚拟时代,新文明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以“虚拟信息”为主要思维媒介所创造的文明形态。新文明的出身背景无法回避虚拟,但是新文明却冷静地认识到了信息虚拟化的巨大弊端,新文明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从根源将“虚拟世界”重新回归真实的“本真世界”。
信息原本是本真而纯自然的,但人类文明却将信息进行了代码化处理,使得信息世界分化出一种属于人工领域的失真信息。失真信息即信息的代码符号,文明时代以来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失真信息就是文字。文字因其浓缩了大量的精神文化意义,大大提高了思维效率和智力水平,但却也因此远离了信息的本真性,文明程度越高,信息的失真性越强。
信息时代以降,信息技术使信息全部虚拟化,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的信息本质上都是虚拟的失真信息。失真信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等领域,并被进一步分化成了模拟信息、数字信息,此领域的信息具有明显的硬性规定意义,已基本失去了被指代信息的本真性,只能用于IT及通讯的数字计算、网络互联、代码式信息储存及传递、智能模拟等虚拟领域。信息时代的信息都是虚拟的失真的,在信息时代中,真实信息不能以本来的面目示人,而是人类出于自身便利,将现实信息硬性进行指代,并用代码(主要是二进制)的方式划分为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表面上看,经过数字技术或模拟处理的信息图像更加清晰,但这些信息却只能属于信息技术处理的信息,而与真实信息没有现实关联,完全没有任何真实性。信息技术下的图文情景永远都是虚化的非真实世界。
信息时代的信息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信息都是代码,而信息代码永远都是代码,无论这种代码多么逼真,也非本真信息;(2)计算机数字技术所采用的能量流(工作电压)为3V-18V之间,而现实世界的信息能量流是千差万别的,生命世界的信息能量流仅仅在0.1V之下,计算机的工作电压将使所有被处理的信息强行统一归并,这必将导致被处理的信息严重失真。(3)虚拟的失真信息也可在生物学、医学等涉及生命的领域中用于模拟研究,却无法实现与生命体进行真正意义上贯通和互动的,更不可能实现意识上传或进行所谓的强人工智能研制(“俄罗斯2045计划”仍然拘泥于“虚拟信息”,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对人类企图追求永生的终极目的而言,反而起到相反的负面作用。
信息技术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技术发展也有很大的积极助推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知到信息技术的信息虚拟性的负面作用,长期执迷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则必然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负面影响。信息虚拟性的持续强化将最终使人类偏离现实世界,从根本上瓦解人类现实生活的意义体系及价值建构,甚至有可能使人类陷入无限虚幻中而无法自拔。因此,如不能及时纠正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偏向,信息时代迟早将会变成人类的自我毁灭时代。
基于此,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就必须超越信息时代,重新回归本真信息,使人类直接面对真实的本真世界。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对信息时代及信息技术的全面超越后的升华,能够完成这一壮举的就只能是新文明之人类终极事业。终极事业使人类来到了与信息时代前后相继的终极时代,终极时代将全面解构信息时代的虚拟性,使人类直接能够本真地处理好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终极时代中,人类可通过终极技术在视频中获得完全真实的重现,而不再是信息技术下的那种由虚拟信息构成的高清晰虚化世界画面。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基于终极技术可真正获得与生命世界的完全真实的本真互动,从而完成意识上传真正实现永生的梦想。
终极时代是在继承信息技术有益成分后对信息时代的全面超越,故终极时代及其终极技术将最终瓦解信息时代及其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虚拟性,从根本上克服信息时代的巨大隐患,这也是新文明人的终极使命之一。但终极时代并非完全摈弃信息技术上的虚拟信息,而是要通过以终极技术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方式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不仅如此,人类在思维方面还仍然需要继续深化“虚拟信息思维”,以有利于高效推进人类思维效率。正因如此,新文明仍然是以“虚拟信息”为主要思维媒介所创造的文明形态,并使信息时代与终极时代前后相继地统一于其中。
本真信息处理机
新文明将着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人类终极事业,以促进人类尽快进入终极时代。值得注意的是,NCICO目前正在着力打造本真信息处理机。本真信息处理,TrueInformationProcessor,缩写为TIP。专门用于处理生物真实信号的专用机,用于与生物进行真实信号意义的贯通与互动,以最终实现与生命体的互动、主体自我程序优化、主体自我程序转移、意识上传等目的(详情请参阅《本真信息处理机》)。已经纳入新文明战略计划的第二步骤,时间为2015年—2022年,这个时间正好与6G研发的时间点重合。我们承认,TIP目前还是概念性的,但是基于人类技术浪潮般的推进速度,通过借鉴先进的材料技术、6G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研发模式,我们还是有信心在6G投入商用的时间前后,完成或基本完成TIP的研发,使之在6G时代中绽露头角。
三、SG时代的人类通讯方式
什么是SG超代通讯?首先需要说明这不是一个随便打开脑洞就可以胡乱想象的问题,一切基于新文明的发展进程。本文认为,SG通讯将有如下几个特征:
(1)信号的完全真实性。SG超代通讯完全是虚拟时代的逆,它将被信息时代虚拟化的信息完全回归为真实的本真信号,信息处理和通讯内容完全是自然本真的真实信息,而不再是模拟或数字代码信息。此时人类可以视情况选择真实信号通讯和虚拟信号通讯两种方式的其中之一。当你选择SG超代通讯时,会使你跨区域也能完全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真实信息(而非虚假的现实模拟信息)。
(2)“拍赫兹波”可见光通讯。真实信号的传输要比虚拟信号内容丰富许多,因而需要相比虚拟通讯有快很多的传输速率,这种传输速度即便“太赫兹波”频谱也无法满足,必须至少开通“拍赫兹波”频谱。“拍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PHz到10PHz范围的电磁波,覆盖了所有可见光和部分紫外线。而可见光是构成我们这个介意感知的世界的最主要能量子(信息),同时可见光也对人类有着最为亲近的感觉,用可见光通讯是最适合于进行真实信号的通讯方式了。
(3)人类自我精神互联。由于信号的完全真实性,人类在开启SG超代通讯时,除了能够实现语言、形态上的本真通讯外,甚至还可以不通过语言就能够实现心灵互动。
超距透视
(1)超距透视。由于SG超代通讯采用的是可见光频谱,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引申将可以使人类能够通过对肉眼可及或不可及的信息进行内部清晰观察,比如我们可以发现深海下游动的物体,可以清晰地看到生命机体内部的病灶,可以发现因此躲在云彩后面的物体。需要说明,这儿所说的超距透视绝非通常所说的四代机的那种模拟信号的超巨探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等级的概念。
拍赫兹波高频段频率资源丰富,系统容量大,具有穿透性强、使用安全性高、高保真性、定向性好等特性,特别是在外太空能够以比当前的超宽带技术快几千倍上万倍的速度传输,具有非常深远的发展前景。但是,可见光真实信号通讯也存在很大难度。频率越高的通讯,传播损耗越大,覆盖距离越近,绕射能力越弱,技术难度也越大,系统的成本相应提高。这项技术最大的困难除了TIP外,还有一个如何研发高功率便携式连续可调的低成本PHz发射源问题。目前,人类基于锗化硅(SiGe)材料虽然已经能够实现1米距离的260GHz频段太赫兹通信,但这仅仅太赫兹通信通讯的初步,距离拍赫兹通讯还存在很遥远距离。不过,清晰的目标依然确定,余下的问题仅仅是如何下决心展开的问题,我们相信合理的东西一定会实现的。
本真世界
新文明对本真世界的回归不是倒退归并洪荒,而是对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全面超越和升华。TIP的研制以及SG超代通讯,将是在虚拟通讯时所难以想象的超迈时代,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花一样的世界,是一个返璞归真的真实世界(全文参阅《紫微星明》)。
往期精彩链接
上一篇:天麻包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