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各种军事影视作品和游戏的影响,你一定对参谋长这个职位很熟悉。但是在很多电视剧中,有很多关于这个官位的镜头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比如电视剧《亮剑》中的358团参谋长,电视剧《苍天》中的国军少校参谋长。
那么,频繁出现在战争电影中的总参谋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它在军事上的地位如何?
参谋长的起源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参谋长这个职位是怎么产生的。在中国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陆军参谋长起源于清末编练新军的时候。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以小站新军为蓝本,颁布了新军的军制,平时以镇(相当于后来的师)为最高编制,每个镇设一名统制官为最高统帅。在管制官之下,有一个参谋官协助管制官指挥,这是最早的参谋长起源。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南方各省革命军为基础,组织和训练人民军队。由于革命军骨干成员多为留日士官生,人民军的军制沿袭了日军的做法,并结合清末新军的一些特点,采用了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建制。仿效日本军队的做法,在陆军和师一级也设立了参谋长一职。其职责和任务与日军中的参谋总长完全相同。此后,中国军队中的现代总参谋长就可以确定头衔了,今天依然如此。
参谋长的级别
民国初年,军队以日本为师,日军只在混成旅以上设置参谋长,所以当时的参谋长只有三级,即陆军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和混成旅参谋长。师及师以下没有参谋长。当时军区司令员军衔定为上将,师司令员为中将,混成旅旅长为少将,参谋长为少将,师参谋长为上校,混成旅参谋长为中校。
可以看出,参谋长的军衔比同级司令低两级,即师参谋长的军衔低于师旅长,与首长一致。这一规定与当时日本陆军参谋长的设置如出一辙。
不久后,国民政府成立。这期间,军队的编制有了一点变化。陆军平时以师为最高编制,只有师和独立旅才有参谋长,师以下旅没有。军衔规定:师长为中将-少将(前者为基本军衔,后者为特殊军衔,下同),旅长为少将-上校,团长为上校-中校,师参谋长定为少将-上校。与北洋时期相比,师参谋长仍不高于旅长,但明显高于师团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战争指挥需要,师以下旅的编制逐步撤销,师直属团。这时,该师参谋长的军衔仍然是少将-上校。因为没有旅长,师参谋长的地位仅次于师长,高于下一级主官。但在师以上单位,参谋长还是比主官低两级。比如,集团军参谋长比司令低,与司令平级,战区参谋长比集团军司令低
结合以上可以看出,总参谋长一职是中国效仿日本军制引进并创设的。但是对于参谋长来说,从一开始就是参照德国的制度来定的。众所周知,德军对总参谋长的选拔要求高、标准严是众所周知的,德国总参谋部在世界军事领域被誉为总参谋长级军官的巅峰。
因此,自清末新军训练以来,我国陆军参谋长的选拔一直以德为主,不仅注重其学识、修养、专业水平、气质、性格乃至人际关系。这样选拔出来的各级参谋长往往业务素质较高,对军队指挥系统和各级总部的建设极为有利。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参谋长转为陆军参谋长的机会,使得他往往成为终身参谋长。
国民政府时期,参谋总长的选拔仍然遵循这套道路,甚至更加严格。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他基本没救了。因为这一时期军事一体化水平逐渐提高,没有系统的军事教育,是无法胜任专业性很强的参谋工作的。即使在东北军、西北军、陆贽军等军队中,各级参谋长也无一例外地由军校毕业生担任。
参谋长的人选是什么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军队各派情况不一,内部构成极其复杂。因此,参谋长在各单位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总之,在川军、湘军、东北军、晋军、等军队中,各部门主要将领大多出自保定军校或省讲武堂,有的甚至有留学背景。同样受过训练的参谋长一般都很受重视,参谋长的作用往往很重要。他们负责作战计划、战场形势分析和军队规划。换句话说,参谋长负责的是军队的核心内容,所以参谋长转型为陆军参谋长的情况很多。
相比之下,冯玉祥、张宗昌、刘振华等部门的参谋长虽然也是军校毕业生,但这些单位的军阀习气很重,对部队的指挥基本上是& quot集中& quot由各级长官决定。
所以参谋长只能说是被军事指挥官雇佣来制定计划,训练官兵,进行实战演习。他们甚至没有权力对士兵和将军的选拔、建军方略、战场调度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在这些部队中,从参谋长转变为陆军参谋长的例子很少,非常少见。
总之
,在旧军队中,参谋长的地位和作用全无一定。牛气冲天的有之,唯唯诺诺的亦有之。但对于类似“国军团参谋长”“少校参谋长”这种明显的历史错误,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上一篇:3月24日北京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