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这一官职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其称谓和职责也多次发生变化。这个官位会出现在我们看的很多电视剧和小说里。那么秘书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呢?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些知识。
在刺史是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些朝代被称为太守或周知。"荆棘& quot意味着检查和提问,即监督,和& quot历史& gt;意味着& quot建议& quot。刺史最初的目的是揭露不法,为皇帝所用。
汉代刺史的官印
秘书处相当于我们现在多大年纪的官员?在有人说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封建社会建立的行政单位在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行政单位,在每个朝代也有不同的地区规模和人口。
以县为例。秦朝陆地面积340万平方公里,有36个郡。一个县平均面积9.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或者浙江省的面积(江苏省面积10.32万平方公里,浙江省面积10.4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秦朝时候的刺史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
秦朝疆域图
唐朝陆地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有360个州(府),平均一个州(府)的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浙江省和这个时期刺史的管辖范围就比较大了.的面积还多
宋朝的国土面积是中国封建王朝(夏朝除外)历史上最小的,北宋约280万平方公里,南宋200万平方公里,南宋125州36州,平均面积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大小。虽然南宋时期知州的职责和品级相当于隋唐时候的刺史,但是其管辖区域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或市长。
宋代疆域图
而且除了刺史管辖范围的大小之外,不同朝代这个职位的权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历史上刺史的职权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刺史官职的最早雏形是在秦朝,秦朝在各郡设御史,兼监察一职,称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
在汉武帝,审查官的职位被废除,整个国家被分为十三个部分(州),每个州设立一个秘书处。汉朝称帝后,刺史改名为周目,权力进一步扩大,从监察到地方军事长官。换句话说,汉朝的刺史拥有军事权力。
东汉刺史的权力逐渐扩大,朝廷经常派刺史带兵打仗。因此,地方长官和县长都非常害怕秘书处。此时的刺史实际上是一个州军政的长官和上级,州县两级体制也在此时逐渐形成。
东汉疆域图
魏、晋时期,为了巩固皇权,削弱刺史的权力,把刺史分为带兵和骑行两种,骑行就是不带兵。带兵的大部分刺史都被授予将军的头衔,他们拥有军权。他们有的除了是自己州的书记处,还有其他州的军事领导权,比骑行的书记处厉害多了。(换句话说,骑行的历史光听名字就很生动。好惨,哈哈~ ~ ~ ~)
西晋统一初期,朝廷不再授予秘书处将军的头衔,这削弱了秘书处的军事力量。这一举动一直持续到西晋末年。
南北朝时沿袭了西晋的制度。就北魏时期,而言,每个州有三个秘书处,其中一名王室成员,类似于中央监察官,监督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隋朝,统一后,杨迪改州为县,改刺史为太守。太守是朝廷的官员,职责是巡视全国各地,再没有m
唐代,在官制中有刺史的官职,但这只是一个虚职,被任命者并不赴任。但在宋代,知府或知府的职务等级与隋唐的刺史相似。
因此,如果宋代时期的官方名称& quot历史秘书处& quot出现在元明时期的电视剧或者小说里,是不符合历史的。
元代以后,刺史这一官职名被废除。's秘书处是周知官方职位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