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方言势力开始主导中国互联网的时候,今天的网络名人方言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也是传播欢乐的重要媒介。
至于传播力,有什么能和语言的灵魂——脏话?相比
信不信由你,社交网络上流行的方言表情包,10个有8个是用来骂人的;
不管你在一个新的地方住在哪里,外地人学的最快,说的最起劲,永远是当地最有特色的脏话。
无论是用普通话以外的生动讽刺,还是让村民微笑的花哨诅咒技巧.
曾经朴实无华的情感俚语,逐渐被作为一种表达亲密关系的社会文化符号,在沙雕网友中明显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
但在脏话的表达上,却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甚至直接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生命力。
据统计,一个普通说英语的人,有0.7%的口语是脏的。
也就是说,每说160个字就有一个脏字,相当于第一个人& quot我& quot。由于语调、形容词和后缀的不同,衍生出了许多变体。
纵观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汉语中的脏话绝对是词汇最丰富、花样最多、含义最深刻复杂的。
这不是大话,是鲁迅先生1925年杂文《论“他妈的”》中的一个观点。只是一个简单的& quot操& quot充满了在历史长河中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反抗和与众生的关系。
再加上方言buff,洗脑程度要翻好几倍。
有哪个没有经验的少男少女在看老港剧的时候没有学过经典的“粤语三连”:扑街、食屎、Deallatenomore(丢雷老母)?
谁没说过& quot我给你一个肺& quot看完周星驰的电影?
如果& quot作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quot是TVB的第一句金句,然后& quot吃屎& quot能排第二。
相对于普通话中的脏话,骂人是一种直白的表达愤怒的方式,粤语脏话中的用词显然更有想象力。
爱吃的广东人,有时候会用各种食物骂人。所以越吵越有视觉,越吵越饿。
不仅仅是粤语。在中国这片方言众多的辽阔土地上,各省人骂人各有各的魔力。
东北老Tiers骂人,喜欢堆砌排比、拟人、比喻、夸张、讽刺、对比、拟声词等词语,把你埋在双关里,骂人的时候也不会少戏谑。
京骂的脏话,重在声音大、气势足。经常使用省事的缩写来避免许多字面上的单词。
"你叔叔的& quot是& quotx你叔叔的& quot,并且& quot你丫& quot是& quot你妈妈是个女孩& quot。脏话浓度降低了,但杀伤力一点都不输。
但是,就像小s和不能理解京骂的淫秽一样,相比之下,台湾口音虽然又脏又直接,但是直接& quot问候& quot会因为语气柔和而凶-10和可爱-1。
骂人仿佛在卖萌的,除了台湾腔,还有川渝人。
他们很会用叠字,就算骂人也带着撒娇的滤镜。显式地,如& quot我要和你的祖宗十八代有一些说不出的& quot,& quot我是神仙板& quot就像调情一样。
语气和表情都是& quot凶& quot。一、闽南话中的骂人话。不过这两年被表情包文化减少了很多攻击性;
二、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骂人话。如果北方人侧重于强调动词,那么西南省份侧重于名词,具体到生殖器的某个部位;
三是沿江方言,比如骂人届的两大天王——武汉话和南京话。.
短语& quot斑马& quot加上短语& quot强制绞刑是不好的。是当地人的口头禅。很多刚去过这两个地方的朋友甚至觉得当地人自己有问题。
除非绝对必要,有些脏话甚至脏到当地人都很少说。
但互联网的神奇之处正在于,它可以用“梗”消解一切。
比如四川的& quot妈妈卖批& quot曾经成为2017年第一网络流行语的,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一个很污的表达了。
谁能想到,在PDD和孙小川的影响下,两位& quot特朗普推广大使& quot,成为无奈、愤怒、幽默、强调等复杂情绪的巧妙表达。
还分裂成一系列衍生段,如——mp、mmp、mmmp、wrnmmmp——等。
再比如,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那句表示惊讶的“哇塞”,其实也是经典国骂的闽南语说法。
即第一人称的& quot我& quot动词& quot插头& quot来表达性行为。
但现在却成了中国人最常用的感叹词,被收录到了正规的《汉语大词典》。
这种意义上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因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巨大的理解鸿沟。用普通话传播这些方言脏话的时候,大家并不会感受到那种直入骨髓的脏。
因为不太懂源语义,就会望文生义。
慢慢地,其骂人的功能性也就被“营造活跃的语境”所替代,在交际中甚至产生了一些可爱的感觉,成为了现象级的流行用语。
最典型的例子,五年前看台湾综艺里“你XX”都要被消音的观众,万万不会想到如今流传最广的闽南脏话,已经到了“干霖娘”和“鸡掰”这种脏度。
自打一个《恐龙家族》的恶搞视频出现后,有段时间微博网友不管看了什么沙雕段子,都要在转发的时候加句“鸡掰”表达感情,使用频繁程度甚至超过了“666”。
甚至连粤语粗口在二次元pop子的嘴里说出来,都变可爱了。
这和曾经某不堪入眼的中文禁忌字,一步步地被“靠”、“淦”、“草(中日双语)”等谐音字替代,是一个道理。
恶意也在变迁的过程中,逐步被减弱。
尤其是在表情包文化肆虐的虚拟社交中,有时候看起来话挺脏的,但对方并非真的要去发生这个动作,而是完成一项用刷屏的集体行为艺术。
就这样,在互联网这个“漂白剂”的作用下,这样的表达既用脏字强调了情绪,又不会产生过大的攻击性。
久而久之,便在沙雕网友中形成了一种“你懂我意思吧”的默契。
不过,就算在被网络段子化之前,也没人能否认:作为最能体现方言市井味道的元素,脏话的感染力是极大的。
正如著名作家韩少功曾在《马桥词典》里说:“如果把语言比作是一个人体,脏话就好比语言的肛门。”
比起晦涩的标准书面表达,脏话的音节往往都是很简短的。
目的就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爽”,用最快速的表达,爆发出最大的杀伤力。
而作为“成本最低的出格”,骂脏话的情感宣泄作用,甚至超过了它的攻击作用。
甚至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咒骂可以释放人体的内啡肽。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脏话都可以算得上人类的一种强效止痛药。
比如周杰伦那首《惊叹号》里的77个“靠”↓↓↓
同时,出于通俗、易模仿的特性,任何一种语言的初学者,学会的第一个词往往都是脏话。
据不完全统计,97%的中国人看美剧自学英语的第一句话都是“FXXK”;
98%的中国人看抗日神剧模仿的第一句日语都是“八嘎”;
99%的中国人学会的第一句韩剧口头禅都是“阿西吧”。
而100%的年轻人去了成都上大学之后,自称都从“本宝宝”变成了“老子”。
一方面是因为说起来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方言这东西,基本都是熟悉的朋友间耳濡目染的。
比如网上流传这个段子,论武汉某大学宿舍从大一到大四的对话变化。和武汉人做了室友,你是控制不住自己说“个斑马”的——
【大一】
山西人“昂,你们中午吃面不了”
上海人“吃嗦,我们一道去二食堂吃伐”
福建人“我咖喱共啊,辣个一习堂的面比较好次哦”
【大四】
山西人“个表咧热,个鬼天气咧热么斯都其不下克”
上海人“你个吊空调都不开该尼玛热死”
福建人:“个板马滴,就你会嚼,各我丢根烟来”
显然在一个放松的环境里,在与对方相处自在的情况下,脏话会比平时还多。
钱钟书先生甚至有着“无亵不笑,无脏不壮”的名言,大意就是荤段子是最可乐的笑话,脏话是任何一种语言最生动的一面。
这让它像是群体中的润滑剂,足以快速地消除阶级差异,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
也是很多新加入者,融入某个新环境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也正是因为脏话自带着一种特殊的乡情。
你永远无法想象,互相说着“你丫”挤兑的北京铁瓷儿,用“公龟”互相寒暄的柳州友仔友女,关系好到了什么地步;
更无法想象,离家多年的游子在他乡突然听到一句老家独有的脏话,内心会泛起怎样的激动。
不过就算你家乡没什么特殊的方言脏话,想想自己和最亲的哥们儿闺蜜聊天的时候,是多么口无遮拦的“用特么当逗号,用卧槽当句号”,也就懂个八九不离十了。
这倒也再次向我们重申了一个绝对的真理——说脏话这东西,前提永远得分场合和对象。
至少那些总是读不懂空气、不顾他人感受的脏话输出者,迟早也得自食其果。
最后,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脏话段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认老乡啦。
上一篇:不识字考科目一全套口诀是什么
下一篇:梭伦改革特点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