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马木杰
元元投中。com
一个互联网人突然闯入传统线下连锁餐饮赛道会有怎样的故事?
这曾经是孟兵的& quot标签& quot:名校毕业后,先后在腾讯、百度做高级工程师。两年后,他首次提出将互联网的方法论引入传统餐饮行业,创立了以肉夹馍为核心产品的快餐连锁品牌西少爷。
凭借这样的新打法,一时间,大师Xi名声大噪,仅一个月时间,他的估值就达到了近亿元。风险投资女王徐新连续两次下注,弘毅投资的赵令欢也决定快速进入市场。Xi师傅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火的餐饮企业。
站在聚光灯下,所谓新餐饮代表的创始人孟兵——,第一次获得数千万资本的青睐时才25岁。
在Xi大师出生的那几年,他能愤怒到什么程度?这里可以借用孟兵曾经无意中提到的一句话,& quot每天早上从石景山到五道口的路上,经常会看到自己的头条。"
然而,2018年前后,孟兵逐渐淡出媒体视野。直到最近,孟兵又出现了。
这一次,一个明显的变化是,Xi大师在创立之初设定的国际化愿景真的实现了。同时也意味着,在我潜意识远离大众视线的这些年里,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变化,这& quot缺少& quotXi大师的时间线。
不得不说,作为一家创立于2014年的快餐连锁品牌,Xi师傅不仅经历了资本周期,也经历了中国餐饮行业的风风雨雨。当同一时期同一轨道上的企业纷纷倒下时,Xi先生突然脱颖而出,如日中天。
当下当线下连锁餐厅& quot热到热& quot,Xi大师的成长之路可以算是最好的研究样本。
根据CVSource的投资数据,2021年前7个月,整个餐饮赛道共有136起融资案例。就这个领域,一线机构多,融资速度快,都是10亿以上的估值。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非理性泡沫倾向。一些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说& quot热潮褪去后,总能看到有人裸泳。今天能拿到钱,不代表未来成功。"
但目前来看,关于高估值的讨论毫无意义。更重要的问题是,资本对线下连锁餐饮的加持有多大?
作为资本最早的受益者,Xi大师深知资本的价值,但孟兵给出的答案是,金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对于线下生意来说,钱只能解决50%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钱可以解决门店复制的问题,但解决不了门店模式的问题;钱可以解决供应链规模问题,但解决不了供应链效率问题;钱可以解决产品数量问题,但不能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线下连锁餐厅在突破一些关键瓶颈之前,资源和结果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而这个瓶颈绝不是简单的标准化和几家店的模式。"
"线下餐饮连锁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行业。关键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是致命的,所以学习周期不能太短。有些企业可能跑在前面很快,但一定要回来补课。那时,他们经常遇到生存危机。"孟兵说。"这个行业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耐心。既要相信快不快,又要敬畏积累的力量。一出生就能跑,绝不是高等生物的标志。"他强调。
这也是为什么Xi大师会从之前高调的发展轨道上慢下来,专注于修内功。从门店数量来看,经过7年的发展,Xi大师刚刚过了100家门店。但从经营业绩来看,西少爷的产品稳定而强大,经营效益优秀,净利润丰厚。也是基于& quot内功& quot在西方少爷宝剑锋从磨砺归来的前期。
"西少爷应该是万店基因,这个我一直相信。因为我们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我们还有海外市场。"在孟兵的规划中,如果Xi大师未来没有超过10000家门店,那就意味着他失败了。
据了解,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Xi师傅每月悄然布局20-30家门店,预计第四季度增速将达到每月40-50家,年底有望突破300家。
制作& quot好产品& quot是第一个关键词。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不管是什么品类,大家都知道保持不可替代的味道这个道理,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爆款产品的持续出口上,很多餐饮企业往往很头疼。
那么Xi大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首先,Xi师傅规划了两条核心产品线:一条是特色产品线,也就是肉夹馍系列,以此来锚定品牌定位,让Xi师傅与肉夹馍的认知产生强烈的关联。目前Xi师傅的肉夹馍系列已经从两个发展到七个,拥有庞大的产品库,可以定期更换;另一种是本地化产品线,在门店所在区域提供本地化的食品,让Xi师傅最大程度的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北京,最受欢迎的产品线是鸡骨汤酸辣粉,而在多伦多,最受欢迎的产品线是油炸土豆条。
在这种双产品线的框架下,孟兵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战略。具体实现就是通过制度设计保证客户对产品的最高话语权:客户需求决定产品项目,客户测试决定产品上线,客户评价决定产品去留。在这个原则下,即使创始人拥有产品的最高决策权,他也不做决策,而是将自己的决策权量化给客户,并保证决策链上的每个人都不干涉客户的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Xi大师的产品研发体系中有很多腾讯的影子。Xi大师的产品经理团队
队与技术研发团队分离,这类似于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分工。孟兵说,“这个机制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它保障了产品经理的独立思考,让产品经理能够最大程度的作为顾客的代言人,而不是技术的代言人,让产品设计尽可能不受制于技术问题的困扰。”有心人可能会发现,西少爷的上新周期相对较慢,有时候小半年才有几个新品上线。这是因为西少爷产品研发的独特方法论,孟兵总结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相比于研发新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西少爷还更加重视线上产品的持续迭代,持续地优化配方、提升工艺。对于老产品的优化,孟兵的主张是不设终点,“一些产品可能暂时不是最好的,但未来一定可以。”
在孟兵眼中,好产品是企业价值的基础,否则一切都会归零。这也是西少爷深耕多年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一环。
西少爷在过去22个月中,供应链成本下降了8%,而很多餐饮企业的净利润都没有8%。西少爷在加拿大的人力成本只有23%,这比很多餐饮企业在国内的人力成本还要低。西少爷的食材损耗率控制在1.5%,这同样让大多数餐饮企业望其项背。这一切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数字化”推动运营效率的提升,这是第二个关键词。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说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凡是当下站在话题中央的餐饮人,基本都能对餐饮数字化的重要性着重聊上几句。但要论起餐饮数字化的行业探索者,西少爷无论如何都是其中之一。
这和西少爷的团队基因不无关系,西少爷的核心团队几乎清一色来自腾讯和百度,这使得他们相信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
据投中网了解,目前西少爷的数字化主要聚焦在两个维度,一个是顾客的数字化运营,一个是业务的数字化运营。
首先在顾客运营方面,西少爷十分注重与顾客的连接。西少爷通过其顾客运营系统,与顾客建立起长久的联系,而后通过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对顾客进行持续影响,最终提高交易的效率。其顾客运营系统中存储着从创立至今顾客的全部消费行为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多维计算和分析,系统便获得了顾客的群体消费特征和个体消费特征,包括顾客生命周期的交替性特征以及顾客的消费频率特征等等。这些特征模型都会被应用于顾客的精细化运营当中。
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是,有74.7%的顾客在活跃期消费频率达到每月三次或以上。
其次在业务运营方面,西少爷有一套贯穿各业务模块的数字化支撑系统。例如订单预估和自动化排班减少了无效工时,订货预估和库存管理降低了食材损耗,而在成本分析系统的支持下,西少爷完成了复杂而庞大的大供应链体系重构,创造了巨大的成本领先优势。
除了成本效率的提升,在管理效率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西少爷不但是第一家引入OKR的餐饮企业,还建立起了完善的线上人才培训体系,帮助西少爷源源不断的输出门店管理人才。在远程管理方面,通过构建全角度的实时监控系统、配合传统的线下巡检,使得总部可以更加及时、准确的监督并指导门店终端的现场管理。在财务方面,线上支付和自动归集则让资金安全和财务透明成为了现实。
正是依托这些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蓬勃发展,西少爷也逐渐完成了自己对传统线下业务的改造,并为提速扩张夯实了基础。借用孟兵的原话,“正是这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才使得原本千头万绪的线下管理变得简单,才使得线下连锁具有了快速扩大规模的可能。”
2021年的餐饮赛道,除了资本的疯狂追逐外,还有个明显的特点是,这些较易标准化的餐饮品牌都爱把国际化放在嘴边。
“走出国门”、“让世界爱上中国面”、“中国麦当劳”……不管哪种提法,均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中式快餐要去征服外国人的胃了,正如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那样流行。
毋庸置疑,国际化是中国连锁餐饮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更多快餐品牌需要突破连锁化、国际化程度低下的行业现状,在全球市场上做强做大。
然而当前,对于许多快餐品牌来说,国际化只是喊出的一个目标。但作为先行者的西少爷,已经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在孟兵看来,肉夹馍和汉堡是同源的食物,是从两河流域分别向东向西演变而成的两个分支,它们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食物的共同符号,无论在欧洲、北美、南美,或是西亚以及中国北方,都有众多类似的食品。这个品类无疑是人类小麦文明下的智慧结晶,在全球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另外一方面,近几年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个时候布局海外市场,既是顺应了中国文化输出的潮流,也是在国际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的最好时机。
2021年5月,经历两年布局之后,西少爷加拿大店正式开业,成为第一家在北美开展直营业务的中国快餐连锁企业。一时间,肉夹馍这个“中式汉堡”爆红海外。尽管彼时的加拿大正处在疫情漩涡的中心,西少爷店外依然每天排起数百米长队。
这样的场面甚至被当地网友形容,“如今多伦多有两个地方排长队,一个是疫苗接种点,另一个就是Bingz(西少爷的英文名)。”除了随之而来各类报道,很快,西少爷便登上了当地汉堡排行榜的第一名。
相比于那些一出海就各种不适应,业绩亏损的餐饮品牌来说,西少爷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加拿大媒体的报道,西少爷单店的收入或高达500万美金,这一数字远远高于不少老牌的国际连锁品牌,比如星巴克95万美金的5倍,赛百味42万美金的12倍,甚至超过北美超级网红ShakeShack的480万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西少爷的双产品线架构在北美释放出强劲的力量,除了肉夹馍外,西少爷的油泼辣子薯条、ColdNoodleSalad(中国凉皮)、咖啡,都成为了爆款。孟兵特别提到,西少爷从来不强调正宗,而是永远关注顾客的真正需求。这种充分本地化的策略,事实上也来自于十年前他曾在腾讯国际业务部的工作经历。
从公开资料了解,目前北美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PandaExpress已经开设超过2500家门店,年收入约40亿美金。孟兵认为,西少爷由于品类的优势会比这家公司拥有更大的市场容量,这个范围可能在5000至1万家。
某种意义上,孟兵很早就预判到了这一切。“我一直认为西少爷在海外的市场不小于中国,因为肉夹馍是一个世界共用的食物符号。”
很早有多早呢?如果回头翻看西少爷创立之初的公开演讲,你会发现,从那个时候起,国际化就被刻在了西少爷的品牌基因中。“西,代表了源自西安,朝向西方。”孟兵表示,“从品牌创立的那天起,我们就怀着一个国际品牌的梦想。”
只不过彼时,西少爷正在被“互联网三剑客”的名声所淹没。关于国际化的深意,几乎没有太多人关注到,孟兵也没有专门做过解读。实际上,他在用行动证明着“西少爷”的含义。
从更高的视角来看,餐饮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中餐出海即代表着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正如孟兵所说,“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不只会是一个经济强国,也一定会是文化强国。消费品作为一种很好的文化载体,充当了文化输出的重要角色。我们喝星巴克的咖啡、穿美国品牌的服装,这些都是美国文化输入的一种显现。”
而在孟兵内心深处,国际化也被赋予了新一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我们都习惯了自己的孩子吃着麦当劳长大,却很少思考为什么美国的小孩不能吃着肉夹馍长大。”回到那个初心,他说,“要将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输出到海外,我们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必然会有优秀的中国企业来做这个事情,我希望其中就有西少爷。”
孟兵若有所思地说,“我希望在北美建立第二总部,并投入10到20年来长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