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一代又一代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渐发现了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无法解释的现象。
根据这些发现,他们总结出许多歇后语、谚语和俗语,并传给后代。这些前人的遗产包括农业、天气、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所熟悉的节气宋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日常习俗,有一种说法是& quot晚不梳头,早不谈梦& quot,但在科学飞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却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讲究。今天,我们来谈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其一,古代人民早出晚归,除了节日外,夜晚几乎很少有外出办事的习惯。如果男子夜间外出,那邻居会说他出去鬼混、赌博之类,如果女子外出,则会被说成是放荡不检点。
因此,就有了& quot我不晚梳头打扮& quot,因为我不梳头不打扮,就不会有什么出门的打算,也不会招惹流言蜚语,更符合封建社会的观念。
其次,晚上梳头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古代多以煤油灯作为照明工具。大家庭可能不会在意这点煤油钱,但普通人还是很讲究节俭的。
如果晚上能靠月光,就不点灯。当你必须点灯时,你会把灯芯挑成几股。虽然亮度不足,但是会省很多灯油。普通人存了那么多,晚上怎么可能点亮头发打扮?
第三,晚上梳头容易做噩梦或者招惹邪灵。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古代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镜子里的形象是恶鬼模仿陌生人的动作。白天,因为阳光充足,邪灵什么也做不了。
但是夜间时,阳气衰弱而阴气上行,此刻再照镜子恐怕会发现镜子中的影像与自己不同,甚至女人、孩子等阳气弱的人会被摄去魂魄。
当然,这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现代人更能接受的是,晚上灯光昏暗,人的视力受到影响,容易看错镜中的影像,因此受到惊吓。这个解释也比较符合现代常识。
最后,晚上梳头不吉利。这在一些带有古代元素的恐怖片里经常见到。在影片中,当& quot幽灵& quot新娘被看到,她经常坐在镜子前,女仆用梳子梳头。
而且,古代一些地区有着配阴婚的陋习,女子的家人也是在晚上为她梳头打扮。现代人在掌握了科学知识之后都对这些元素忌讳很深,也难怪咱们的老祖宗们觉得不吉利。
有一两次,丫环也没太在意,以为小姐只是无聊打发时间,但时间长了,发现不对劲。一开始她试探性的问小姐为什么晚上要梳头打扮?小姐疑惑地回答说不记得了。
丫鬟听了这话大概有了主意,因为她在乡下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说晚上梳头不吉利,小姐也没有梳头的印象,所以断定小姐招惹了邪灵。
于是,到了晚上,她把主人夫妇请到小姐家门前,哄着说小姐有急事。三人敲了几次门,房间里都没有回应。主人担心发生意外,把门踢开了。
当即,他们发现小姐对着镜子梳头,却对外界毫无反应。而镜子中,竟然映照着一位老妇人的脸,小姐如何打扮,老妇就如何打扮。老爷连忙请来道士驱邪,才了结此事。
这些研究和故事将梦归因于来自天堂的启示或与死者对话的渠道。相传中国研究梦的记录是黄帝轩辕氏《占梦经》,但更为人熟知的是《周公解梦》。
在《周礼春官》和《周礼注》中,描述了几种类型的梦:积极的梦、噩梦、做梦、沉睡的梦、快乐的梦和恐惧的梦。
之所以叫《解梦》广为流传,是因为孔子在给弟子讲梦的时候,多次提到在梦中向周公求教。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古代社会,人们很自然地把孔子的周公梦和他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古代许多名人、伟人都曾在大事发生前做过奇怪的梦,因而受到启示,成就一番事业。当然,这很有可能是为了神化或是美化自己的行为而杜撰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quot梦想& quot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启示,而& quot梦的解析& quot也被认为是一种像占卜一样计算吉凶的行为。比如曹操曾经梦想& quot处于同一低谷的三马& quot。
相传曹操有一天梦见三匹马,都抢同一个槽吃草。醒来后,曹操请人解梦。那人分析说,曹和曹的发音一样,这大概就是说三个人用& quot马& quot以他们的名义将来会夺取曹操的基业。
曹操大惊,突然想到西凉的
马腾、马超和马岱父子三人,便找个借口发兵攻打。但令曹操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掌控了曹魏政权,他们才是梦中所指的“三马”。而至于为何古人说“做梦不说梦”?古人认为,梦中的遭遇都是上天的指示和引导,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早上起来之后,不能对其他人说自己的梦境,只能自己思考领悟,或是找个解梦人帮助。
逢人就讲,只会泄露了天机,就会受到惩罚。由此来看,“晚不梳头,早不说梦”并不算是纯粹的迷信,它也包含着古代人的传统思想与认知。
抛掉迷信部分来说,晚不梳头教育人们要节约、安分守己,早不说梦告诫我们言多必失,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句俗语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其实,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其中的一些至今仍然受用,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令我们钦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