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重庆人在街上大喊: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
重庆《大公报》将此视为和平的喜讯,无数中国人也在期待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当天,毛主席乘坐蒋介石派出的专机,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飞往重庆。之后,毛主席、张治中、赫尔利坐了美国领事馆的2819号车,在张治中将军官邸打了个盹。
短暂休息后,毛主席一行前往林森公馆下榻。
蒋介石见毛主席出行不便,特地拨了一辆编号为2832的大篷车给毛主席使用。
下午五点钟,蒋介石带领邵力子等人去林森大厦拜访毛主席。
(到达重庆的毛主席)
两人在
握手之后,场面一度比较沉闷!
蒋介石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而毛主席则不停地抽烟。打了很多年的老对手见面后无言以对!
还是毛主席打破沉默,用回忆的口吻说:蒋先生,我们大概有十八个年头没有见面了吧!
听着毛主席的话,看着烟雾缭绕的场面,蒋介石挥挥手,然后说:是呀!十八个年头已经足够建设一个中国了。.
十八年的一句话打破了会谈的沉默,然后两个人可能都进入了对过去的回忆。
十八年前是什么时候?那是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
根据蒋介石的说法,当年的大家,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里开会,也曾有亲密无间的时刻。
可惜今天回想起来,事情已经变了。
十八年前,他们不足以影响当时国共两党的现状,但今天,他们足以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
(毛主席和蒋介石互相敬酒)
成为执行委员后,在国民党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学。
1925年冬,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中宣部部长一职,准备另找新人负责宣传工作。
就在这时,毛主席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 《政治周报》 ,《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的出版。
汪精卫一看,就请毛主席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
年轻的毛泽东欣然同意了这一任命,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民革命斗争和国共合作中。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毛主席也在台下亲自听过。
(年轻的毛泽东)
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蒋介石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从此,蒋介石在国民党政府中的直属部下不计其数。
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是广州革命政府的军事核心人物之一。当时,广州政府不断受到来自陈炯明的叛军的威胁。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后,通过组建讨伐军,打击陈炯明,稳定了政局。
东征军的主力和骨干人员也格外引人关注。
军事统帅兵员是黄埔军校第一、第二教导团和第二期学员,加上蒋介石、周恩来和苏联顾问盖伦将军,中西合并,国共合作,中外协同这三个人默契配合,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黄埔军校蒋介石校长)
不久,国民政府决定统一整编军队,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并被任命为第二东征军总司令,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
几乎与此同时,1926年1月上旬,国民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毛泽东作为发言代表在会上作了宣传工作报告,而从前线回到会场的蒋介石也在会上作了军事工作报告。
这两个人谈到了宣传和
谁能想到,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导致国共彻底决裂,两者从此成为对手。
拨开时间,我把目光投向了18年后的会址。
在林森大厦,毛泽东睁着眼睛看着蒋介石。看到蒋介石挥挥手后,蒋介石是个烟酒不沾的人。的毛泽东意识到
然后默默的掐灭了手中的香烟,给了这个对手自己的尊重。
这个细节让蒋介石后来回忆起来感慨良多,说,毛泽东的自制力真强,无怪乎他能成为我最强的对手。.
(毛泽东,从不离开他的手)
当
这也让他对会谈准备不多。直到毛泽东抵渝的那一天,蒋介石才在会上临时确定了三.匆匆召开会议讨论谈判计划
条谈判方针。反观我党,则准备得特别充分,带着滿滿诚意的11点意见而来,并做出了重大让步。
不仅承认了蒋介石的领导地位,还舍弃了联合政府的说法。
只说参加政府,唯一没让步的两个核心问题,则是军队国家化和结束党治。
蒋介石在看过这些意见的感受是“脑袋深受刺激”。
原因无他,军队国家化和结束党治,那是万万不能的,为此,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了长时期多轮次的会谈。
按照陪同参会的胡乔木同志回忆:他们两人在重庆先后会面有11次之多,大部分都是公开会谈,但两人也进行过数次重要问题的秘密会谈。
关于政治问题:蒋介石多次表示,承认解放区在事实上是绝对行不通的,只能在中共做到军令政令统一后,才考虑各县行政人员酌情留任,省一级甚至省主席职位,可以考虑邀请中共人士担任。
关于军事问题: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能允许的最高限度是,中共军队整编成12个师,除了对共产党提出的,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这表述表达“不胜赞佩”之外,其他问题蒋介石没有做任何让步,一直不置可否。
(在重庆的毛主席)
随后共产党方面通过情报,获得了蒋介石的谈判底线。
军队上,蒋介石可以让步到16个师,省主席一职可以考虑邀请中共人士担任,蒋介石还准备让毛泽东担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虽然明面上的谈判依旧在进行,但蒋介石依旧焦虑不安。
焦虑的根源是,在他看来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依旧是匪,之所以要和他们周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战斗而已。
这点如何体现,从他给各个战区长官的密电中表露无遗: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比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的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迁延日久的谈判,也让毛泽东非常疲惫,但为了和平的希望,毛泽东依旧在坚持。
不仅在坚持,他还不辞辛苦,先后出席孙先生之子孙科举办的酒会,白崇禧等国民党高官举办的欢迎宴会和茶话会,甚至看望了一直致力于反共的陈立夫和戴季陶。
这一系列的举动,表达了我党和谈的诚意!
共产党人来重庆就是为了与反共势力代表蒋介石谈判,要解决问题就不能放弃与国民党右派的接触,以求中国内战的坚决避免。
可惜的是,这一切的苦心,并没有获得成效!
(合影)
就在毛主席致力于和平谈判时,蒋介石军队,已经在美军飞机军舰配合下进行兵力输送。
不仅如此,国民党方面甚至还拟定了以“蒋总统要经常咨询国事”为由扣留毛泽东的计划。
眼见于此,延安方面开始发电报,表达对毛泽东安全的担忧。。
眼见时局如此,家里有同志担忧他的安危!
毛泽东不为所动,反而大气地表示,继续留在重庆,同时跟延安说: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
随后不久,果然发生不少战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45年9月10日发起的上党战役。
战役开始的时候,刘伯承曾经问太行纵队副司令陈锡联:为什么枪声这么少?陈锡联说:没有子弹,不敢多放枪。
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发挥依旧神勇。
面对阎锡山派来的两万多援军,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陈赓和陈锡联出击,打得阎锡山援军近乎全军覆没,也让蒋介石在后续面对毛泽东的时候,心神恍惚。
一场战斗,让蒋介石清醒了。
上党战役快要结束的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在重庆桂园客厅,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回想这次,再看朝鲜战争中的以战促谈,边打边谈,毛主席的大智大勇真让人心生佩服。
双十协议签署之后,毛泽东准备离开重庆了。
在临走前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蒋介石说:国共两党各有缺点但也有专长,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十年内总要搞出点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
毛泽东听完后,向蒋介石提起了土地革命,蒋介石听后表示很好,将来这些事由你们来办。
但这话术交锋,无疑言不由衷!
蒋介石政府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土地革命这样的事情又如何会去办?
最后的最后,蒋介石再次劝告毛泽东,不要搞军队,如果政治竞争是可以接受的。
毛泽东则说,赞成军队只为国防不为党派。
话说到这份上,蒋介石只能说: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了。
随后,两人握手道别,只是这一别就是永别。
从18年前初次见面,到1945年激烈的谈判交锋,后续这两个人,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诠释了谁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存在。
由此可见,这合作依旧是个伪命题,因为只有人民,才是江山啊,独裁统治者又如何能明白人民的意义,如何懂为了人民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