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良性生活,其实更像是一个商业模式,不仅有愿景、战略、价值观,还有一个商业模式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终极区别,不仅在于影响力、健康和财富,还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同。
一般来说,人生的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模式,也就是持续经营赚钱的能力。
商业生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无杠杆的出卖我们的时间,出卖我们的时间给别人。比如我们上班挣工资,就是典型的出卖工作时间,没有杠杆。
第二种是有杠杆卖时间,就是你可以把你的时间卖n次,你可以卖给很多人,比如小说家,自媒体作家;
第三,花钱买时间,用钱买别人的劳动时间,比如创业者和一些知识付费的官方平台;
第四,花钱买有实力的人的时间,比如价值投资者,分析师。
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我们能处于哪个层面。
这种想法其实只能让大部分人努力,离财务自由和生活自由还是越来越边缘化。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因为我们运气不好,不努力,而是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人生商业模式,——,就是出卖时间没有杆子,就是被雇佣。
不是说雇佣关系不好,而是在雇佣关系中,我们逐渐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
首先,我们看不到财务自由,所以我们努力多挣工资,却没有精力去思考是否会有其他机会。每个月都陷入发工资还房贷解决温饱的自我循环中;
其次,选择工作的标准只是建立在高薪的基础上。这样的后果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涨工资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既不能改变现状,也不能改变环境,只能妥协,慢慢放弃追逐梦想。
最后,当我们被生活逼着做出各种选择的时候,我们离自己的初心越来越远,只能告诉自己先活下去,再谈素质和梦想。
所以,错误的人生商业模式不仅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还会阻碍我们的进步空间。
只是一心一意挣工资的方式会让人在30-40岁时陷入深深的焦虑,因为这个年龄段不仅受到职业发展瓶颈的限制,还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潜在风险。
有些人即使拿着相对较高的薪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因为生活压力的负担越来越重,所以存款和资产都很骨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天生愚蠢,而是我们没有及时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们天真的以为自己很努力,公司很好,收入还可以,一切看似相安无事。
但是,毕业5-10年后,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是在期待着每个月领工资过日子的尴尬。
没有生活商业模式的规划,看起来很美很舒服,却变得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尴尬。
其实
第一,家庭因素,家人希望我们平平安安,不要非富即贵,不要流离失所。正是因为这种影响,我们一直安于现状,不敢冒险;
二是个人因素,我们更喜欢生活在舒适区,寻求安全感,喜欢短期回报,更喜欢看得见的收益。因此,毕业后找一份报酬高、工作轻松的工作,成了很多人毕生的愿望和追求;
第三,社会因素,无论是获得物质需求,还是成就所学,首选都是被就业。这些都是获得金钱和安全感最直接最快捷的捷径;
第四,佛教因素,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无杠杆的出卖自己的时间。
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活在常规模式中。
其实我自己也深有感触,特别茫然,找不到明天的方向。但现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依然坚持阅读、写作,活跃在媒体平台。
经常在后台看到粉丝留言说:我很喜欢你的文章内容。谢谢你给我鼓励和温暖的话语,也让我看清了一些问题,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些也让我终于明白,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发挥自己擅长的东西,才能真正达到打造生活商业模式的目的。
而且通过写作,我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作家,不仅开阔了思路,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建议,如果我想建立一个生活的商业模式,不妨试着从这四点入手:
第一,打破就业思维,具体来说,从单一的员工发展多元化道路,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并加以拓展,比如可以写作、画插画、投资等。
>第二,改变思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要以合伙人、合作者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支撑点才会越来越夯实,外部的链接点也会越来越多;第三,积极的心态,只要我们相信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只要我们相信能改变就一定能改变;
第四,行胜于言,无论规划有多完美,如果止步不前,就完全没用,所以说万句话,不如行脚下路。
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重建有规划的人生商业模式并不简单,也不可能会一蹴而就,但是早选择早受益。好的人生商业模式不仅让你当前的人生信心百倍,也决定了未来10-20年是否会走向更远的征途。
下一篇:中星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