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很多器官对疾病很敏感,可以发出预警信号,淋巴结就是其中之一。
当身体遇到炎症或肿瘤时,淋巴结就像烽火台一样,会随着它们一起膨胀起来。
许多人都经历过淋巴结病,肿大的淋巴如果伴有“疼痛”,其实是件好事儿。.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为什么淋巴结肿大时疼痛比不疼痛更强烈,教你识别危险淋巴结。
受访专家
刘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肖春燕主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周航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胡必杰、潘珏
其中,淋巴结插入淋巴管,主要负责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当体内发生局部炎症或病变时,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为了防止病变扩散,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导致肿胀。
一般来说,淋巴结肿大伴有明显疼痛,或摸起来活动度比较好时,大多是临近组织或淋巴结自身,发生了急性炎症.此时的淋巴结只会在短时间内长大,并且会随着炎症的好转而逐渐变小。
如果淋巴结肿大不伴疼痛,活动度差,应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你最好尽快做一次彩超检查。
临床上,淋巴结病有四个主要原因:
炎症
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炎症的急性期往往会引起淋巴结疼痛肿胀。炎症消退后,疼痛可减轻,淋巴结大小恢复正常。
肿瘤
肿瘤淋巴结肿大多无痛,常短时间内逐渐增大。
生理性
常见于6岁以下儿童,只要没有发热、消瘦等。没必要恐慌,淋巴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
其他因素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和药物也可能引起淋巴结病。
除了疼痛之外,淋巴结的质地、滑度、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也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依据。危险的淋巴结通常有以下6个特点:
淋巴结肿大
良性
恶性
有疼痛吗?
更多的发红、肿胀、发热和疼痛
通常无痛
材料的质量
柔软的
中等还是硬的
狡猾的
触摸时可以自由移动。
更难推动
限制
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形状
大部分是长的,比如0.7 cm 2.5 cm。
长度和直径差别不大,比如2.4 cm 2.2 cm。
大小
一般不会继续增加。
直径2厘米以上,逐渐增大。
不同部位淋巴肿大预示什么?
从肿大的部位看,耳朵、颌下、脖子、锁骨、腹股沟(大腿根)、腘窝周围的淋巴肿大,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
其中,锁骨的淋巴结肿大,要格外警惕。
如果40岁以上人群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首先要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
临床上2/3以上的淋巴瘤患者外周淋巴结肿大,通常无压痛,其中约60%为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锁骨附近常有肿大的淋巴结,如——。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腋窝、锁骨上下和内乳区;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发生在腋窝、锁骨、颈部淋巴结;胃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常发生在左锁骨上区。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注意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洗澡时是自我检查的最好时机。.
自查方法
建议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在淋巴结表面触摸、轻按,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边界、压痛。
不要反复挤压淋巴结,也不要用拇指。
和食指掐捏,因为有可能会把皮下组织误以为淋巴结肿大而虚惊一场。如果发现可疑淋巴结,建议选择血液科或普通外科就诊,接受精准的病理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淋巴“织”起了全身的免疫防线,压力过大、疲劳过度、慢性感染等会让淋巴慢慢透支。保护淋巴,就要从生活细节着手。
1学会减压,避免过劳
淋巴最怕主人太累,学会休息和释放压力,劳逸结合,是保护淋巴、预防淋巴瘤重要的方法。
2坚持锻炼,规律作息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淋巴来说都是伤害。熬夜、焦虑等不良习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有助调节免疫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晚入睡时间不晚于23点。
3少接触有毒化学品
射线和化学污染物会刺激淋巴系统。最好少接触有机溶剂、杀虫剂、除草剂,每年染发不建议超过2次,新房充分通风再入住。
4预防慢性感染
某些细菌、病毒(如乙肝、EB病毒)感染,常被认为是淋巴异常的风险因素。遇到牙龈炎、皮肤感染等应及时治疗,控制长期慢性感染。
5每天一斤半果蔬
吸烟、高脂饮食也会给淋巴带来负担,建议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适量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番茄、橙子、猕猴桃,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莴笋,富含矿物质的香菇、银耳等。
6定期体检不能少
用手触摸可发现浅表淋巴结异常,对于深层淋巴结肿大,还需定期体检才能发现。每年一次B超检查应成为成年人的必备项目。▲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