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两句谚语是对的,但其缺点是过于片面,要结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来分析养老问题。
比如过去大部分农民吃饭都要靠天气,用来管理自己庄稼的农具也比较落后,所以种田很大程度上要靠劳动力。毫无疑问,一个强壮的人是一个好工人。家里男青年越多,家里的庄稼就越好,生活就越富裕。
正因为如此,过去在“养儿能防老”的农村地区有一种说法。家里总有一两个孝顺的儿子,人老了也只能靠他们。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农村的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多年前的政策,一对夫妇只能有一个孩子,所以许多家庭即使想生更多的儿子也没有机会。这几年政策放开,允许生二胎,但是很多人不愿意生,不是不想生,而是现在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现在养个男孩实在不容易,有些好事的人还打趣,把男孩们比作“吞金兽”.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幽默,但却能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说别的,十几年的教育就要花很多钱。要补学习,要上特长班,要出国,都忘不了。二十多岁,该结婚了,父母还得考虑房子,车子,彩礼。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高得惊人。由于所有这些原因,现在的父母不愿意多生孩子,许多人更愿意生一个女孩。
另外,即使有能力多生孩子,老了也不一定能安享晚年。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媒体上经常报道,有的老人家里其实有几个孩子,但是没有人愿意赡养。说些不好听的话就像踢球,把老人推来推去。可能这个月他们要住大女儿家,下个月就得去小儿子家了。老年人怎么受得了这种折腾,所以这些老人大多活得不开心。究其原因不过两点,一是儿女们的确不孝顺,打心眼里不想赡养老人,这肯定是不对的。
另一种情况是,儿女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们整天为了生计奔波,没有空闲的时间照顾老人。如果家里的老人身体还健康,那就不好说了。如果老人不幸生病,需要个人照顾,那么子女的处境就真的很难受。这种情况一般在很久以前的农村是不会出现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庄稼,子女再忙也不会没时间照顾老人。正因如此,“养儿防老”这句话就逐渐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代替了。
养老问题是社会上很多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单纯不孝顺老人的情况是极少数的,尤其是中年父母,他们也是子女的父母。俗话说,不赡养老人,子女将来可能也不会孝顺自己。所以,在他们年迈的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为子女,一定要让老人以宽容的心过上幸福的晚年。
下一篇:福建哪里的茶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