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叶城县,乡村舞台灯光亮起,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正在进行,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全场热情互动。乐团声乐演员肖蕊身旁,站着一位声音清澈的小歌手,她就是维吾尔族姑娘热依拉。
2023年,热依拉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眼神带着些许羞涩,依偎在肖蕊身边,用稚嫩的童声演唱《英雄赞歌》。一年后,她被邀请到上海参加《丝路东方》音乐会时,个头已到肖蕊肩膀。今年,在叶城舞台上,亭亭玉立的热依拉与肖蕊并肩而立,自信从容。
上海轻音乐团2025“百场轻音边疆行”日前落下帷幕,热依拉的蜕变成为最温暖的注脚。三年前,肖蕊的悉心指导为她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也开启了这段跨越山河、连接沪喀的师生情缘。这不仅是热依拉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上海轻音乐团以音乐为纽带,在喀什大地播撒艺术种子、培育本土人才的生动缩影。
这样的故事,在“百场轻音边疆行”的旅程中,年复一年,不断上演。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从喀什到克拉玛依,一路走一路唱
5月24日,上海轻音乐团48名演职人员再次启程奔赴喀什,这是乐团“文化润疆”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乐团足迹从喀什市深入兵团草湖项目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今年更是首次踏上北疆“石油之城”克拉玛依,用音乐连接天山南北。他们化身“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学校、医院、部队、公安、福利院、文旅景点等基层单位,将舞台搭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2023-2024年,218场演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161场专业培训为4500多名当地文艺爱好者点亮梦想,391封感谢信和20面锦旗诉说着边疆人民的心声。今年,乐团已完成79场演出,惠及现场观众9万多人。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在兵团草湖项目区托云牧场,上海轻音乐团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首次联袂,共同呈现“上海群文润疆行暨百场轻音边疆行”文艺演出。轻音乐与非遗节目交相辉映,让柯尔克孜族群众既领略到海派轻音乐的现代魅力,又感受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原创歌曲《艾德莱斯狂想曲》、器乐曲《春天去喀什》以欢快旋律描绘边疆春色,《衡山路的咖啡店》则将上海街角的浪漫带到新疆。托云牧场的柯尔克孜族群众随乐起舞,红旗农场的维吾尔族老人木拉提感慨:“我去过上海,我非常喜欢上海,今天看到你们的节目我感觉上海离我更近了!”莎车村民热依汗古丽激动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到上海的演出,谢谢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多来演出!”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6月12日—14日,上海轻音乐团在克拉玛依演出三场音乐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和融媒体中心,乐团呈现器乐曲《金梭银梭致青春》和《叶尔羌河的声音》等原创节目,并演绎《世界赠予我的》《就是哪吒》等流行曲目。
一位石油工人看完演出后说:“你们演出太好看了,也希望你们能够到沙漠里的油田为我的工友们演出,谢谢你们!”上海轻音乐团党总支书记、团长董德平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和上海援克10周年之际,上海轻音乐团的演出既是礼赞石油人的奉献精神,更是上海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三年往返,结下一段又一段音乐的友谊
三年的文化润疆之行,乐团与喀什当地群众留下了很多羁绊。在叶城某部队,《虎骨英雄》的铿锵战歌点燃全场。上海轻音乐团“日环食”电声乐队与军营“薄皮核桃乐队”同台献艺。
乐队主唱马晨旭回忆道:“三年前我刚成为新晋士官,轻音乐团的键盘手杨宏彬、架子鼓刘骐,还有电吉他吴亮等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演奏技巧、排练方法,让我们这支业余乐队脱胎换骨,今年能和老师们再次同台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从翻唱《真的爱你》到演绎《虎骨英雄》,“薄皮核桃乐队”的成长轨迹,正是乐团“演出+教学+传承”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出的硕果。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在泽普县福利院的慰问演出现场,声乐演员黄晓与县民政局局长张建强交谈时,得知这位民政干部27年前竟是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所”的一名班长。去年,黄晓曾随团登上神仙湾哨所慰问演出,张建强得知后,向她敬了一个军礼:“真没想到你们能去我的老部队,那可是‘生命禁区’啊!你们不仅上去了,还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完成演唱,实在太了不起了。” 同为退役军人的黄晓回了一个军礼:“你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守护国门,这份坚守值得我们崇敬,把歌声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张建强与黄晓
在莎车县儿童福利院,男孩努尔麦麦提从两年前怯生生地与乐团演员合作《娃哈哈》,到今年自信地与小提琴演奏员夏文斌互动,见证着音乐带来的成长。当他收到“你是这个世界的宠儿”的手写明信片时,他红着眼眶说:“我将来想当音乐家!”
在叶城县的吐古其乡,声乐演员高山特意赶了二十公里路来到苏盖特艾日克村,为三年前结识的姑再丽努尔麦麦提再次唱起《如愿》,完成一场心照不宣的约定,当两人眼含热泪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感动了现场观众。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今年,上海轻音乐团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在上海对口援建的喀什四县社区,打造当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阵地”。乐团创新的“音乐微党课”在喀什掀起红色文化热潮。在莎车县维吾尔医医院,党员医护工作者在红歌互动中重温峥嵘岁月;在叶城县公安局,民警通过参演《绣红旗》沉浸式感悟红岩精神。
董德平说,今年的“百场轻音边疆行”采用“艺术+党建”模式,党建引领,重点打造文化阵地,启动“音乐种子计划”,乐团将选派专业力量定期驻点,与当地文艺工作者紧密合作,进行系统性艺术辅导,培养当地文艺骨干,争取落实“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演出,年年有晚会”的目标,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化工作队”,让艺术的种子真正在喀什生根发芽,让文化的甘泉浸润百姓日常。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三载春秋,十万里行程。从2023年首次启程,到2025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从叶城红旗小学的稚嫩童声,到克拉玛依的北疆舞台;从最初的文艺演出慰问,到如今文化阵地的扎根……上海轻音乐团以300余场演出和培训,在喀什大地奏响动人的“同心曲”。
三年来,“百场轻音边疆行”还把对边疆人民的浓浓深情写成了音乐作品,《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叶尔羌河的声音》《三千年之恋》《艾德莱斯狂想曲》《我在泽普等着你》《到莎车去看她》等原创歌曲和器乐曲《金梭银梭致青春》《春天去喀什》等都已经留在了边疆。
上海轻音乐团“百场轻音边疆行”演出现场
随着文化阵地的落成和长效机制的运行,上海轻音乐团将继续用跳动的音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让艺术之光照亮边疆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