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婀娜多姿,绚丽多彩;很容易开花。通常每株雌株能开两三枝花,犹如一簇簇锦缎,相互辉映,生机勃勃,花期长达1至2个月。下面详细介绍碧玉兰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碧兰的花瓣狭椭圆形,与萼片近等长,宽8 ~ 10毫米;唇瓣近宽卵形,长3.5 ~ 4厘米,3裂,基部3 ~ 4毫米与雌蕊合生。地理分布:滇西南至滇东南(盈江、龙陵、沧源、卢纯、勐腊、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森林中的树上或山谷旁的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国外: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集自缅甸。 碧玉兰的形态特征茎碧玉兰是附生植物;假鳞茎狭椭圆形,稍扁平,长6 ~ 13厘米,宽2 ~ 5厘米,包在叶基内。碧玉叶5-7片,呈带状,长65-80厘米,宽2-3.6厘米,先端短尖或近尖,节距基部6-9厘米。花葶从假鳞茎鞘基部伸出,近直立,扁平或弯曲,长60 ~ 80厘米;有10 ~ 20朵或更多花的总状花序;苞片卵三角形,长约3毫米;花梗和子房长3 ~ 4厘米;花直径7 ~ 9厘米,无香味;苹果的萼片和花瓣为绿色或黄绿色,具红棕色纵脉,浅黄色唇瓣,中裂片上有暗红色的锚点(或V形斑点和一条中线);萼片狭倒卵状长圆形,长45厘米,宽1.41.6厘米;[1]花瓣狭倒卵状长圆形,与萼片近等长,宽810毫米;唇瓣近宽卵形,长3.5 ~ 4厘米,3裂,基部和雌蕊合生达3 ~ 4毫米;侧叶被毛覆盖,尤其是在前面部分;中叶上,锚斑区短毛密布,边缘被侵蚀,略呈波浪状;唇上两条纵向皱襞较厚,自基部7 ~ 9 mm处延伸至中叶基部以下,其上有细毛;雌蕊长约2.7 ~ 3厘米,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基部有乳突或短毛;花粉块2,三角形。四月至五月开花。 碧玉兰的生态习性的碧玉兰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不耐热。喜阴,但有充足的散射光。下限750,上限1900,附着在森林中的树木或山谷旁的岩壁上。碧玉兰花是附生兰花。叶子革质,长如腰带,向上伸展,半弯,叶尖下垂。树叶的颜色受光线影响,从黄绿色到深绿色。碧玉不需要根,新根丰满洁白,老根淡黄色,断根可再生。每年都能长出很多新根,但是过了几年就变成褐色,自然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