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通过播种或扦插其茎段或枝条进行繁殖。在连作地里,6月马齿苋开花结果时,可以把一些植株留在市场上不收割,让它们开花结籽。散落的种子会在来年发芽生长,所以不需要收集和播种。栽培马齿苋准备的盆不要太小,直径35~40cm的泥盆最合适。马齿苋生长健壮,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疏松肥沃、保水性好的砂壤土中栽培,生长加速,叶茎幼嫩,品质优良。马齿苋喜富水、强光,尤其在空气干燥、土壤湿润的环境中。注意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有利于茎叶的生长。马齿苋在弱光下生长迅速,肉质细嫩,但光照过强容易老化。在中国,马齿苋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种植在田间,采集野生物种的茎叶作为食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逐渐转向人工栽培,中国台湾省正在大力推广人工栽培。在栽培季节,在台湾省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广东、海南和其他地区,播种从2月下旬开始,收获持续到11月;江浙一带春季5月中下旬播种。如果在保护区种植,可提前在4月播种,生长期为6-8月。华北露地栽培6月上、下半月播种。各地区气温超过20时,可随时播种,分期播种,分期上市。盆栽马齿苋通常采用压条播种繁殖。压条是把植物的长茎和长枝压倒,每三节用湿土压一个茎节。压土处的茎节生根后,与主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温度超过15时应进行播种。播种前,盆土要用清水浇透。水渗下去后,种子要拌上细沙再播种,然后盖上0.5cm厚的过筛细土。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播种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株距约3 ~ 4厘米。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开始间苗食用,保持株距7 ~ 8厘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要求薄肥要勤施,每周一次,最好是颗粒复合肥。
栽培要点
马齿苋从春天到秋天都可以种植。春播起步晚,品质嫩。夏秋播易开花,品质粗老。一般2-8月份可以播种。如果是在保护地(塑料大棚、塑料薄膜、温室)栽培,没有严格的播期。
马齿苋的种子很小,所以最好仔细准备土壤和条播。每亩施腐熟粪肥2000公斤,耕深15厘米,土块破碎,畦面达到平整、疏松、松软的要求。制作宽度为1米、宽度为40厘米的边框。在畦面上开两条宽21 ~ 24厘米的浅播沟,用于钻孔。为了使播种密度均匀,可以在种子中加入100倍于种子重量的细沙进行播种。
由于种子容易掉入土壤孔隙,播种后只需轻轻耙一耙表土,无需再次覆土。如果土壤干燥,用喷壶稍微湿润一下床面就可以了。当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开始摘苗食用,株距保持在9 ~ 10厘米,让其他幼苗继续生长。
播种后25天左右,株高25cm以上时,正式采收。一般每株苗产量35~40g。采收时要注意在植物根部留2~3个主茎,然后陆续采收。
生长期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施300倍尿素溶液1~2次,每次每亩5公斤尿素。马齿苋几乎没有病虫害,
马齿苋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收获就是采摘。采摘应在花前进行,以保持茎叶鲜嫩,新长出的小叶是最好的食用部位。嫩茎的顶端可以继续掐,中上部也可以掐,茎的基部可以留下新芽,这样植物可以继续生长到初霜。收割的时候也可以拔,大的可以留小的。
储备种子
马齿苋的胶囊具有不同的成熟度。一旦熟了,自然会裂开或者轻微震动,种子就会散开,而且种子很小。收集时,可将废报纸或废薄膜铺在行间或植株间,然后摇动植株,使种子落在报纸或薄膜上,再进行收集。
害虫防治
蜗牛是主要的害虫,可以在早上撒些新鲜的石灰来预防。危害马齿苋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和叶斑病。叶面喷施1:1:50糖醋液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白粉病常用800~1000倍的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防治。叶斑病由百菌清、多菌灵和速克灵控制。
上一篇:如何嫁接?生存的关键在哪里?
下一篇:君子兰的欣赏和评价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