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指在排卵后形成的一种内分泌腺体,其功能是分泌黄体酮,维持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稳定,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支持。
在女性月经周期中,卵子排出后,其排出口处会形成一个黄色的囊泡,称为黄体,也叫做卵巢黄体。黄体由卵巢中排卵后残留的卵泡组织转变而来,内含有大量黄体细胞。黄体细胞会分泌黄体酮,这是一种妊娠激素,具有维持子宫内膜的功能。
黄体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的血管增生,增加血液供应,使子宫内膜更加丰厚和稳定。这样,如果受精卵进入子宫,就能够更容易地着床。如果没有受精卵,黄体细胞就会逐渐退化,黄体酮的分泌量减少,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引发月经来潮。
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黄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来说,黄体在排卵后会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缩小。黄体的形态和大小对于判断女性生育能力和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黄体的异常形态和大小可能与排卵问题、卵巢功能障碍、黄体囊肿等疾病有关。如果在B超结果中发现黄体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此外,黄体酮的水平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评估黄体功能,以辅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